自184年黄巾众人跨州连郡、高举大旗,至280年吴主孙皓反绑双手、投降晋军,在这整整96年间,诞生了无数英雄豪杰,这其中必有夏侯渊、关羽和魏延。
然而,这三位顶级名将,却被无名之辈所杀,那些无名之辈反倒因此而出名,成为了名将,但若细看他们一生的战绩,更像是“水货名将”。
黄忠水不水,问问关羽便知晓黄忠的名字,相信诸位早已耳闻。他是《三国志》里的“四方将军”,亦是《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
无论是“四方”亦或“五虎”,黄忠都是跟关羽、张飞、马超平起平坐,甚至在地位上还高于赵云(赵云未被封“四方将军”)。
有意思的是,《三国演义》里的黄忠比《三国志》多活了2年,后来还跟随刘备伐吴去了。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安排角色,可能就是因为历史上的黄忠实在是太“水”了。
黄老将军水不水这个问题,其实问一问关羽就知道了。
在刘备当年进位“汉中王”之后,蜀汉文官与将领们的职位自然也要随之升迁,其中,关羽被授予“前将军”的军衔。
不过,在被任命之际,关羽却把满脸的不悦写在了脸上,他愤怒地说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
随后竟拒绝了这份任命。
好在刘备对此早有预见,他派来通知关羽的人,是口才一流的费诗。得益于他的安抚和调解,关羽最终还是接受了任命。
话说此次武官升迁,“四方将军”(即前、后、左、右将军)无疑是蜀汉集团内最高的一个层级,而在“四方”中,又属关羽的“前将军”排序最高。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仍旧不满意,他宁可放弃这份荣誉,也不愿与那位“老兵”同列,可见对其有多么轻蔑。
关羽口中的“老兵”,正是黄忠。
顺势而为地“捡人”黄忠,荆州人,与征战四方的“关张马赵”不同,他此前一直都待在荆州,与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守卫长沙郡的攸县。
早年间的黄忠也是打过仗的,因为刘磐这人特别好战,经常去挑衅攸县旁边的孙策势力。
孙策起初并不怎么搭理,但看他们屡犯不止,于是派手下大将太史慈前去应对。
结果黄忠和刘磐根本打不过,他俩这下算是知道孙策的厉害了,之后也就变乖了。
建安十四年(209年),“孙刘联军”在赤壁把曹操赶回了北方,刘备南下荆州,黄忠正是在这个时候向刘备投降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当刘备军进驻长沙郡时,关羽曾和黄忠有过一场大战。这场单挑可谓精彩至极,双方未分胜负,且尽显英雄胸襟。
然而,在正史《三国志》中,压根没有这件事的记载,完全就是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艺术虚构。
在加入到刘备集团后,黄忠依旧默默无闻,直至两年后,机会终于来到。
黄忠真得感谢法正这个人。
那时,“益州牧”刘璋希望刘备入川,为他们抵御汉中的张鲁。
法正,作为刘璋派来发出邀约的使者,竟向刘备提出了一个邪恶的计划——他愿帮助刘备在恰当的时机反攻刘璋,先拿下益州,至于汉中以后再说。
向来自诩仁义之士的刘备,在这一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最终还是答应了。
为了避免引起刘璋的怀疑,他只能带一些无名之辈前去。在当时的随军队伍中,便有黄忠的身影。
又过两年,“益州计划”启动。刘备放下所有的伪装,在葭萌关掉转马头,向成都进军。
此次行动,无疑为黄忠带来了建功立业的黄金机遇。他紧随刘备,先后攻破涪城与绵竹。后来,在刘备进驻成都以后,黄忠被封为了“讨虏将军”。
可见,黄忠确实是那种给他机会就中用的人,但平心而论,此役他的战功含金量并不高。
首先,由于刘璋偏安一隅的治理态度,益州的将士们普遍久疏战阵,战斗力低下,再加上刘备的突然决裂,令他们更是措手不及。
其次,刘备这一路打下来,可谓是在一路“捡人”:先有吴懿率部向刘备投降,后有绵竹的县令费诗举城而降,此人正是上文劝解关羽的那位。
刘璋见此情形,只好派他最信任的两个人去绵竹督战——李严和费观。李严此前一直在刘璋身边工作,担任成都县令,是其心腹;至于费观,则是刘璋的女婿。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俩人一到绵竹,就向刘备投降了。
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的统治历 时二十余年,在这期间,外来的“东州派”和本地的“益州派”之间一直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因此,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他们无法团结一致地对外。东州派的忠诚度大打折扣,益州派则完全变成了渴望川蜀易主的投降派。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黄忠攻克涪城与绵竹的战绩,并不能说明其军事才能有多么突出。
一切,只是顺势而为罢了。
再“捡”曹魏顶级名将在刘备入主益州以后,黄忠依然没有太大的名气,直到他后来斩杀了曹魏的顶级大将夏侯渊,这才使其声名大噪,被后人熟知。
那还是在公元219年的1月。由于张鲁早已投降曹操,此时的汉中已尽归曹魏。汉中与益州接壤,意味着曹刘之间必有一战。
刘备率先挑起战争,向汉中的阳平关发起猛攻。然而,全军久攻不下,刘备军于是变阵,改从南路绕道进入汉中,他们驻扎于沿途的定军山上。
原本驻守在阳平关的夏侯渊,此时明显操之过急,他没有去切断刘备的后方粮道,而是带着张郃直接赶往定军山下,扎起营寨与刘备对峙。
夏侯渊与张郃的一举一动,都被山上的刘备、法正和黄忠等人看得清清楚楚,而黄忠也将很快迎来一战成名的机会。
说起这次机会,黄忠可能又得再一次感谢法正了。
法正是此战的“总参谋”,在他的安排下,蜀军先集中力量猛攻东营的张郃,并且只攻张郃不攻夏侯渊。
当时,曹军的主力都在南营,由夏侯渊统领,张郃则带着本部兵马守在东营。在蜀军的强劲攻势下,夏侯渊被迫调出半数主力,前往东营支援张郃,他自己则继续坚守南营。
法正见夏侯渊已分兵,便让黄忠率部埋伏在南营对面的半山腰上。他告诉黄忠,等会儿一听到他的号令,就立刻下山冲杀。
与此同时,法正让刘备带兵下山,去焚烧南营前的防御工事。此举再一次引出夏侯渊的急躁本性,他见鹿角防线被烧,急忙亲自带着卫队前去修补。
法正见良机已至,下令道——“可击矣!”
黄忠在得到命令的瞬间,带领着他的战士们从半山腰杀出,像是一道惊雷划破天际,鼓号齐鸣,战吼震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立于山头的法正,他是如此沉静,因为一切尽在其掌握。过了片刻,他便看到黄忠提着夏侯渊的项上人头,在山下激动地向他挥手致意。
蜀军主力趁势向南营发起猛攻,最终曹军大败,张郃连夜退往阳平关,汉中汉水以南的土地尽归刘备。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疑惑:这夏侯渊可是曹操集团的顶级名将,既然黄忠有实力将其斩杀,为何还会被称为水货呢?
诚然,夏侯渊贵为“征西将军”,是曹魏西线战区的“总司令”,立下过赫赫战功,因此他的人头可谓含金量极高。
不过,就黄忠当时斩杀夏侯渊的难度而言,实际上并不算太大。
之所以这么说,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实力太过悬殊。
夏侯渊带去修鹿角的卫队,虽然都是精锐,但仅有400人。
与之相比,冲杀他们的黄忠部队应该至少有几千人。几千人与400人交战,换作其他普通武将,恐怕也能斩杀夏侯渊。
其次,夏侯渊的中军大帐,距离前沿鹿角足有十五里之远,所以他的卫队得不到后方支援,相当于一支任人宰割的孤军。
再加上夏侯渊还以为蜀军主力在东营,故而心理上未做任何防备,这让黄忠的斩杀更显得毫无悬念。
由上可见,黄忠就像是“捡”了夏侯渊的项上人头,或者说这是法正赠予黄忠的礼物。
不过,刘备可不管这些,在汉中之战结束后,他便激动地加封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同列于“四方将军”。
倒是曾在5000曹兵中,以一己之力救出阿斗的赵云,刘备却忘了。
定军山之战的一年半后,黄忠因年老而辞世,这也成为了一些人评价他为“水货名将”的另一个原因:认为黄忠一生的成就不足以匹配他的名声和军职。
在明确的历史记载中,黄忠的战功仅限于随刘备攻取涪城和绵竹,以及阵斩夏侯渊。但这些功绩结合当时的情势来看,难度并不大,甚至可以用轻松来形容。
马忠斩关羽尽管马忠的名气不如黄忠,但只要是对《三国演义》感兴趣的人,必定知道他的名字。
马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在演义中灭掉了“五虎上将”中的“二虎”——关羽和黄忠。
但前文提过,历史上的黄忠是自然死亡的。至于关羽,则有较大的可能落命于马忠之手。
探究关羽死亡的具体经过,史料提供了多个版本。
其中,《三国志·吴书·潘璋传》所载较为可靠。该篇提到:“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他们的军队抵达临沮,驻扎在夹石。
潘璋部下的司马(官职)马忠生擒了关羽、关羽的儿子关平以及都督赵累等人。”
而在关羽本人的传记中,则写道:“孙权派遣将领迎面攻击关羽,在临沮县斩杀了关羽及其儿子关平。”
与上述相比,《蜀记》的记载则另有差别,指出孙权原本是希望保留关羽性命,以用之抗衡刘备和曹操,但在身边大臣的建议下,最终还是决定将其斩首。
对此,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蜀记》的说法不可信。孙权应当提前有过处决关羽的授意,所以等关羽一到临沮便被马忠所斩。
况且,临沮至江陵有二、三百里远,故而不太可能将关羽捆绑带回,供孙权裁决。
尽管马忠因斩杀华夏“武圣”而声名鹊起,但他似乎并未因此获得更多的重用。
在历史记载中,并没有找到他此后的事迹,且在《三国志》中亦无独立传记。
有趣的是,蜀汉同样有位名叫马忠的将领,他反而比东吴的那位有出息得多。蜀汉的马忠长期镇守南中,堪称川蜀大地的边疆守护者。
马岱斩魏延在蜀汉的中后期,魏延被认为是无可争议的头号将领。回顾诸葛亮发起的五次北伐,其中,阳谿之战和卤城之战是蜀国对魏国取得的两大胜利。
在这两场胜利中,魏延一次是以统帅的身份领军,一次是作为主将作战,可见其优秀的军事能力。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本就人才匮乏的蜀汉集团,在诸葛亮逝世后立即爆发内乱。魏延认为自己应接替诸葛亮继续北上,因而与被诸葛亮遗命撤军的杨仪部队发生了冲突。
魏延部下的士兵自知理亏,纷纷四散而逃。魏延无奈携子逃往汉中,结果中途被马岱追上,被其斩首。
按理来说,马岱在此次平叛的过程中是有功劳的,之后应当受到重用才是,特别是在姜维后来发起的北伐战争中,他的身影本应频频出现。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除了在《晋书》中有提及“马岱在斩杀魏延的一年后曾率众伐魏,被牛金击退”的事迹外,就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了。
如果这一现象不是因史料的缺失所致,那么也只能说明马岱真乃一水货了。
来源:
中国知网《蜀汉政局与魏延之死》王靖楠
中国知网《关羽史事辨析二则》蒋少华
中国知网《强挚壮猛:汉末勇将黄忠生平事迹考述》张寅潇
地位是看职位吗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