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毛主席拥有诸多名字,“润之”乃是他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所取。
其本名“泽东”,在韶山《毛氏族谱》中属“泽”字辈,因两位兄长未能成年,故家人为其取此名,寓意家中长子。
毛主席还曾用过“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此名背后有着独特故事。1915 年秋,初到长沙第一师范的毛主席,对当时国家局势深感忧虑。彼时,虽辛亥革命建立新国,但中华大地仍四分五裂,袁世凯妄图窃取革命成果,帝国主义扶持代理人欲瓜分中国,这让求学的毛主席内心苦闷不已。
为寻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同探寻救亡之道,毛主席做出惊人之举——张贴征友启事。启事中写道:“二十八画生者,长沙布衣学子也。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敬启者二十八画生。”
原来,“二十八画生”正是毛主席名字繁体的笔画数。起初,广告仅贴于校园,响应者寥寥。后经报馆记者发现,征得毛主席同意后刊登于报纸,虽回应者不多,却让毛主席结识了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李立三等好友,他们之中何叔衡与蔡和森皆为我党早期领导人。
毛主席与这些好友常聚一起探讨学问与国家大事。1917 年,他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 7000 字长文《体育之研究》,获陈独秀高度赞誉,也由此与陈独秀有了首次交集。
此文发表后,毛主席在学社中声名鹊起,众多有志青年因读其文而慕名加入学社。之后,毛主席与蔡和森、萧子升等商议成立团体,“新民学会”应运而生,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萧子升赴法后由毛主席主持。
有趣的是,“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竟与毛主席一生中诸多大事有着奇妙巧合。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毛主席刚好 28 岁,且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平均年龄也是 28 岁;1927 年 9 月 9 日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至带领起义队伍踏上井冈山正好 28 天;
1928 年 4 月 28 日,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与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开启中国工农红军新纪元;1929 年 12 月 28 日,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中作重要报告并当选前委书记,提出重要思想,对红军发展影响深远;
1935 年 3 月遵义会议后,毛主席被任命为“前敌司令部”政委,与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小组,时隔 28 个月后他于 1932 年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
1945 年 8 月 28 日,毛主席赴重庆谈判,历经一个多月达成“双十协定”;
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28 年后,开国大典上 54 门礼炮齐鸣 28 次。
当然,这些或许只是巧合,但不可否认的是,“二十八”这个数字见证了毛主席从爱国青年成长为人民领袖的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历经艰难最终迎来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征程。
当年参加一大的 13 人中,有人背叛革命,有人沦为汉奸,有人英勇就义,有人半途离世,正是有像毛主席这样始终坚守的革命者,才有了新中国和共产党人的胜利。
这 28 年里,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挫折与辉煌,付出巨大牺牲才换来新中国的成立,“二十八”这个数字,承载着无数中国革命志士的鲜血,即便没有“二十八画生”这个笔名,它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或许连毛主席自己都未曾料到,这个笔名会与中国历史有着如此多的奇妙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