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邛崃丨省油灯

醉美邛崃 2024-06-17 10:06:45

用声音记录一切美好

让我们聆听城市发展的声音

这里是“聆听邛崃”第63期

夜深人静时,

总有人灯下夜读笔耕不辍,

那你知道吗?

在古代,无数个埋头苦读的夜晚,

陪伴学子的除了自有“黄金屋”的书籍,

便是燃烧着的“省油灯”了。

也正是产于邛崃的“省油灯”

不仅为老百姓省下了不少灯油,

更为文化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省油灯(节选)

作者/刘彬

“某某人,可不是省油的灯。”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句经典口头禅。不止四川,在全国各地,“不是省油的灯”这句话使用频率、使用面也很高很广,其涵义畅晓明白,大意是:某某人非同一般,不简单。其实,“不是省油的灯”这句话源于古时邛窑生产的一种实用照明器具———省油灯。

老百姓一日三餐、生活照明,文人学子挑灯夜读,兵营驿站食宿补给等都需大量用油,加上产量都极其有限,油料的价格自然不菲,所以古人常有“金贵如油”“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如何能更好节省油料,成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临邛窑场首创的省油灯应运而生。

据《景德镇陶瓷词典》记载:“省油灯,一种节能的油灯。唐代四川邛崃窑创烧。”这种特殊的灯盏由于在结构上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发现的古代陶瓷灯盏,因而又被称为夹瓷盏、空心灯等。直到1951年,邛窑出土的陶瓷灯盏才第一次定名为省油灯。

图/省油灯

邛窑陶瓷省油灯一出现就受到民间的欢迎,尤其是文人和庶民百姓的推崇。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宋白为玉津县令,于回汴都时,带省油灯以赠友。”宋白是宋太祖建隆二年考中的进士,当时省油灯经常被当作馈赠佳品送给士大夫和读书人。可见,唐宋时邛窑烧制生产的大量省油灯风靡一时,广为流传。

这些省油灯照亮了达官贵人,也照亮了寻常百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图/省油灯结构图

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有多大区别,但仔细研究它的内部构造才能发现端倪。

普通油灯的油盏是实心的,而省油灯的油盏下有一个空心夹层,盏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

省油灯最初的冷却水套大多是封闭式的,注水口通常为一个或两个小孔。后来,注水口发展成漏斗状,注水时就更加方便。

这看似普通的设计,却凝聚了古人的生活智慧,让普通的油灯巧妙地化身为节能降耗的神器。

图/省油原理

使用省油灯时,人们顺着灯盏侧面的小孔往下部夹层注入清水,然后在油盏里倒入灯油,点燃灯捻……

省油灯有如此优秀的节能表现,原因是什么呢?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

通俗来讲,就是普通油灯里的灯油遇火灼容易挥发,温度越高,挥发越快,油料就消耗得越多。而省油灯通过往夹层中注入冷水,形成构造简单却有效的冷却水套,利用水蒸发降温的原理来降低油温,从而减缓油的挥发速度,达到降低油耗的目的,这和现代工业中的水套冷却法如出一辙。

省油灯这项富有科技含量的小发明,却是近代工业冷却系统的始祖。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省油灯,认为它是蒸汽冷凝水和蒸汽循环技术的最早演示,西方要到19世纪中叶才加以应用。在金属热处理工艺中,至今仍然在使用冷却水套这种降低油温的方法。1000多年前,邛窑工匠就能根据和运用气体分子运动的物理学理论,制造出陶瓷省油灯,为节约能源开创了先河。而在西方世界,这一物理学原理到了19世纪才被普遍认识,形成定律。

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照明用的灯具。邛窑陶瓷省油灯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高度完美统一,是古代省油灯具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现,让像宋白、陆游、邵公济这样的官员和文人,能在既省油又不烟熏的灯下读书工作,是何等惬意。省油灯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和生活实用作出了特殊贡献。

随着煤油灯、电灯等照明灯具的普及,省油灯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邛窑省油灯却并未因此消失,以何丹为代表的邛窑烧造技艺传承人,几十年如一日,延续着邛窑省油灯的烧造技艺。

何丹介绍说,一盏省油灯的出炉,程序繁杂,耗时不少,需经历十几道工序和数十个技术关键点,至少要一个星期以上才能完成。但他依然坚持纯手工烧制,每一个环节都亲自动手。

图/邛窑瓷器

首先是选材,必须用邛崃本地特有的黏土———白鳝泥,因为“这种泥巴做陶器不会开裂,纹路更细腻”,经过挖泥、筛选、碎泥、和泥,才制作好了省油灯的基本原材料。然后是开坯、拉坯成型,接着对初胚进行打磨,安装注水嘴,捏制灯芯嘴,再安上把手,初胚的制作就初步完成。稍微晾晒后,省油灯的初胚被送到窑炉里进行初烧定型。接下来,是更为关键的上釉环节。古人很早就发现,用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磨成粉末,加水调制而成的物质,用来涂在陶瓷半成品的表面,经高温烧制后陶器上就会产生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不仅可以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而且让器物更加美观。然而,调制釉粉却是一门技术活,各种矿物质的添加比例不同,烧制出来的釉色、质地、形状就不同。何丹形象地说:“调制釉料就像医生开中药药方一样,哪种物质加多少,各种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后会呈现什么样的效果,有很强的技术性。要有多年的经验和反复试验,才能很好掌握。”上好釉料的初胚被送进窑炉后是不是就可以悠闲地坐等省油灯出炉呢?其实,烧窑也很有讲究,必须要根据烧制时的温度、空气湿度等外部环境因素,随时调节炉火大小,控制窑炉温度,否则就得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可能毁掉整炉的陶器。

图/邛窑瓷器

何丹说,每天在工作室里和泥、拉胚造型、打磨、上釉、烧制,过程漫长,工艺繁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心境。可喜的是,近年来,邛窑省油灯所蕴藏的智慧和制造技艺,以及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科学原理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而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省油灯也被很多年轻人接受,并赋予新的含义,比如一些青年男女会通过互赠省油灯来表达爱意:省油灯寓意爱情之火经久不息。

传承千年的邛窑省油灯,又以崭新的面貌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