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优异会被老师喜欢?会得到优待吗?并不一定。
一位16岁的女博主分享了自己在学校里的遭遇和老师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引起了众怒,
在很多人眼中,老师只对成绩好的尖子生格外关照,当一个学生成绩拔尖又长相清秀时,作为她的老师,应该会感到骄傲,并且偏爱这位学生。
然而这位女生的老师是个例外,常常以女生样貌清秀为理由,骂她是班里的老鼠屎,说她总是勾引班上的男生,把班里搅得乌烟瘴气,
尽管这个女孩的成绩十分优异,多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更是清北班的好苗子。
然而这位匪夷所思的老师当众否认女孩的努力,声称这是作弊考出的成绩,
这位女孩用尽了多种方式澄清,老师都听不进去,甚至想通过调监控的方式来找到她作弊的证据。
这样的事,经常充斥在女生的学习生活中,老师无故指责与污蔑令她在学习的过程中倍感痛苦与焦虑,最严重的时候瘦到了88斤···
毋庸置疑,正常学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保持学习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但是,博主还是凭着坚韧的心理和超强的学习天赋,以704的高分考上了清华,逃离了这个梦魇高中。
得知她考上清华后,这位骂她老鼠屎的老师又开始声称自己很喜欢博主,这个学生是她的骄傲。
在谈到这些事时,听众们都愤怒不已,而这位博主在谈到这些令人窒息的经历时只是以风轻云淡地仪态回岁月以歌,
当一个人能走出恶意伤害并保持自己的节奏时,世界上的任何痛苦,都会让她更加无坚不摧。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在遭受到这些痛苦的经历后,会选择坚韧的反抗,很多人会因此而丢失自己的初心,要么选择妥协,要么选择放弃自己。
因为比起学生之间的霸凌,这种来自于教育权威的霸凌,更加持久,更加可怕,
学生之间的霸凌,是平等地位上的冲突,师生之间的霸凌,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降维打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复原力(resilience)。
复原力在心理学中也叫心理韧性,
它指的是人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复原力越高的人,越能在困境中保持心理健康,化解压力和心理上的失衡。在现代教育中,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现在的小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稍微打骂一下,就承受不了痛苦,选择极端行为,甚至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高达9500万,其中青少年抑郁群体占比30%,此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也调查过3万名14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最后结果不容乐观,三万名孩子中有不同程度抑郁风险的孩子占比14%,
而抑郁的根源大多是外界刺激导致的心理失衡,这其中可能是重大生活事件导致的心理失衡,也有可能是琐事导致的心理失衡。
抗击抑郁的有效方式就是提升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就是提升复原力,而这正是无数孩子缺乏的能力。
不管是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失衡,还是人际关系问题导致的心理失衡,想要改善现状,缓解问题,保持心理健康,提升复原力都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那么家长怎么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复原力呢?
认知行为上的培养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Social Observation Learning Theory)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来习得生活技能以及各类基础能力,
因此要培养孩子复原力的第一步,就是时刻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认知进行强化(strengthen)。
比如当家里突然面临困境时,父母可以选择性的告诉孩子目前的困境现状,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哪方面生活,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父母会做什么,孩子需要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方式,最好采用循序渐进式的方式,引导,鼓励孩子慢慢面对困难。
在面对挫折时,要让孩子从根源上认识到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恶化,面对问题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不管是面对同学的伤害,还是老师的伤害,都不会自我放弃,对痛苦妥协。
批判思维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四阶段论(The Four Stages of Child Development Theory)中,11岁以下的孩童思维往往具有单一性和不可逆性,
简而言之就是无法理解过于复杂,过于抽象的概念,大部分思维认知结果的出发点是自己,
比如当老师批评自己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事,惹得老师不开心,
而不会去思考有问题的是否是老师,是否是老师故意为难自己之类。
在培养孩子复原力的过程中,养成批判思维很关键,因为复原力的核心就是理性认知,
包括对问题的理性看待和处理,对他人恶意伤害的屏蔽和处理,让孩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根源,
可以试着用反驳的方式,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比如你真的做了对不起老师的事吗?
如果没有的话,你就应该告诉孩子别人伤害你可能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事,而是他们自己做错了事,
你需要做得是面对伤害,保持自己的初心,因为你的朋友和家人正以此为荣。
提供情绪支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情感支撑作用尤为重要,这也是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的一种有效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面对伤害,本能地想到的是寻找父母的庇护,父母对孩子的肯定和支持是孩子能够总有复原力,并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途径。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尤其是在面对他人的恶意中伤时,父母给孩子提供情绪支撑会令他人的伤害变得不堪一击,
因为在孩子眼中父母的批判比外人更加重要。
因此,在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痛苦时,为人父母不要以此来攻击孩子,贬低孩子,用这种激将法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会恶化亲子关系,
爱与保护不能用反话来证明,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无论面对何种困境,父母会与他同在,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爱孩子就是爱未来的自己,孩子和父母也是双向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