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研究团队在《猪健康管理》期刊(2024年2月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旨在探讨大窝产仔现象是否直接导致新生仔猪活力下降,以及这一现象是否与母猪的负面母性行为相关联。鉴于现代养猪业中追求更高窝产仔数导致的仔猪出生体重降低、分娩时间延长等挑战,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这些变化背后的生理机制与行为学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4头初产母猪及其后代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28天的系统性观察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基于窝产仔数将母猪及其仔猪分为两组:正常组(窝产仔数7-14头)与大窝组(窝产仔数15-20头)。研究期间,母猪在妊娠期间被分组饲养,并在分娩及哺乳阶段转至可调节的松散饲养系统中,以便更准确地监测其行为与生理变化。
主要发现对仔猪死亡率与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窝组仔猪在早期哺乳期间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这反映了高产母猪因奶水供应不足而难以支持大量后代的生长发育。同时,大窝组仔猪的死亡率也较高,这可能与仔猪因体温过低而频繁靠近母猪取暖,从而增加了被压碎的风险有关。对母猪细心行为的影响:大窝组母猪在哺乳行为上表现出较低的细心程度,具体表现为哺乳次数减少且持续时间延长,同时终止哺乳的比率也更高。这种次优的哺乳行为可能归因于母猪面临更大的生理和氧化应激,这些应激因素抑制了促进母性行为的母性激素分泌。对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大窝组母猪的唾液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与终止哺乳的比率呈正相关。这一发现表明,大窝产仔的母猪经历了更高的应激水平,这主要源于支持众多胎儿发育所需的巨大能量消耗以及因体型增大而带来的运动限制。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了大窝产仔对母猪的窝产仔表现及产后母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为优化母猪的繁殖性能与仔猪的健康状况,应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养与管理策略,以减少围产期母猪因窝产仔数增加而引起的生理和氧化应激。这些策略可能包括调整饲料配方以满足高产母猪的能量需求、优化饲养环境以减少运动限制、以及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的母性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