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万人迷?培养「亲社会行为」其实并不难

好心情健康 2023-12-06 09:49:3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帮助他人——不论是老人过马路、捐款给红十字会,还是在社交媒体上支持朋友的直播、创业活动。这些行为被称为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对我们发展有益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自愿做出的并能给他人带来好处、积极有益的行为,这类行为往往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此外,亲社会行为还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支持。比如得到他人的赞扬和奖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在职业和社交场合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驱使我们去做这些好事?

通过和别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有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做“社会比较”,解释了这个问题。在个体决定是否进行亲社会行为时,社会比较起到了关键作用。社会比较就是我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这种比较可以影响我们是否选择去做好事,也会影响我们持续做好事的意愿。

例如,如果你看到其他人都在捐钱给某个慈善项目,你可能也会被激励去捐款。这种情况下,你的行为是通过与他人的行为比较来决定的。如果这个慈善项目是你的朋友或家人推荐的,那么这种比较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因为我们更倾向于模仿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会因为与大多数人的行为一致而感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增加捐款。

同时,如果你捐了款,然后感觉到了自豪和满足,这种积极的自我评价也会鼓励你将来继续进行亲社会行为。我们的好行为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也会让我们自己感觉良好,这种良好的感觉进一步激励我们做出更多的好行为。

社会比较也可以在消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例如,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没有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可能也会忽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比较可能导致亲社会行为的减少。我们要意识到,有时候采取行动是需要我们打破常规的,即使周围的人没有采取行动。

正确培养亲社会行为

1.移情反应的条件化

通过情感共鸣的这个过程,感受到他人的情感状态,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的奖励机制,鼓励我们进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比如,当我们看到别人痛苦时,我们也会感到不适。如果帮助他人而减轻了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我们的大脑就会将这种帮助行为与愉悦感联系起来。下次当我们再面对类似的情况时,我们更有可能去帮助别人,因为我们知道这会让我们感觉好一些。

2.观察学习

了解个体的社会比较倾向,为他们设置合适的社会比较情境。

培养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积极的示范和榜样。选择合适的社会比较对象,如父母老师等,通过呈现其亲社会行为信息来创设特定的亲社会行为情境。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鼓励年轻人发展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