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闰土阿Q,毒教材烟卡红披肩,我们的教育耐受度还有多少?

东方约闻 2024-06-08 15:15:50
东方约评

最近一些学校出现了状如“披肩”的红领巾“新系法”,一时间竟然很流行。对此,《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先生发表了一些观点看法,总的来说体现了他一贯的风格。是中庸的正统的,既要忧国忧民,又要息事宁人。

但是,红领巾“新系法”这个事件,以及老胡某些观点上的“老好人”作风,让峻兮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也许红领巾新系法真的是个别老师或学校无心之举闹出的乌龙,但也不能因此就自我麻痹。

一是老胡认为,个别小学校出现的红领巾“披肩式”新系法,虽然不好看不符合传统系法和传统记忆,但是不该像“毒教材”那样上纲上线,不该与“日式三角巾”相类比。

我们都知道老胡善于“和稀泥”,其实那是出于他的职业精神和个人素养,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这次老胡对网友们用了一个词——“构陷”。这个定义,就似乎感情色彩略显浓厚了点。不去批始作俑者和策划操弄者,反倒批起了那些有警觉性的群众,这就让人有点不理解了。

因为近些年来,已经有太多迹象和证据表明,我国的青少年一代一直在受到外来势力蓄意的长久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说的直白一点这其实就是“渗透”,从孩童从年轻一代渗透。

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事,没什么不能光明正大来说的。我们就应该敢于说,敢于直面,敢于斗争,因为那些“阴暗勾当”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外部渗透,这是每个公民的正当义务和责任。

二是关于小学生系红领巾三折的含义,“一折敬先烈,二折敬祖国,三折敬未来”,并非老胡所认为的不经意的善意。

我觉得老胡没必要去强调所谓的官方解释,去例举聊城共青团账号的红领巾戴法,去急于定义这三折“不是正宗”。这些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约定成俗的一种崇尚,一种敬畏,一种共识,一种执念。大家只是想维护它的神圣与威严。

不管老胡上小学时有没有听学过红领巾三折的系法,最起码他也承认自己没经历过那种披肩式的夸张戴法。讲真,相比三折系法,这个“披肩”式戴法很离谱,既招摇又轻浮,说不定是真有人想把它“柔化弱化”甚至“娱乐化”。

对此,我们岂能不闻不问毫不在意?前有毒教材,后有玩烟卡,今又红领巾披肩,果真就没有一点可警惕之处?

只要从小在中国长大的中国人,无论是老胡那样的退休年龄,还是校园里二十几岁的年轻老师,从小到大所经历的团队教育,应该都是严肃严谨的吧?即便是追求活泼,也估计很少甚至没有人敢于或轻易去搞什么所谓“新颖的玩法”,因为毫无疑问那是有悖传统,有违观感的。

红领巾代表的是什么?她是国旗的一角。国旗为什么那么鲜艳,因为那是被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因此,用红领巾“玩花样”是对革命先辈牺牲烈士的不尊重。难道那位红领巾“披肩戴法”的创始人就没有一点冒犯感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吗?

三是在立场和态度方面,老胡认为网友们小题大做了,这一点峻兮亦不敢苟同。当然,我承认我所了解的老胡是忠贞的,爱国的,担当的。老胡也在最后语重心长给教育部门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佩戴红领巾有一个大体的规范,纠正一些明显有违传统的佩戴方式。应该说这是必要的。但其实如上图所示,这些是早就有规范的,红领巾所系出来的样子更不是披肩状的。所以,那个披肩戴法本身是有问题的。

老胡没问题。只是,最后老胡所持的“无需将这件事当‘大事’处理”,“互联网上的议论应适可而止”,“不要因为具体事情动辄质疑教育部门‘被攻陷了’。烘托那样的紧张气氛,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全社会团结、向上氛围的构建。”这个立场,在峻兮看来缺少刚性,有违操守。

的确,对于社会万象,对于人民内部各种问题矛盾,我们要善于包容。但并不等同于我们对待任何人问题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需处理是吧?不要质疑是吧?要团结向上是吧?别的不说,咱就想问问,“毒教材”事件解决了吗?相关责任人是怎么处理的?相信此时此刻,谁也不敢说“毒教材没毒”。那么谁敢保证,“红领巾新系法”无毒无害?

谁还记得最近流行的校园烟卡?突然间就风靡校园,让人毫无防备,且屡禁不止。很多八九岁十来岁的小学生一下课就跟着了魔似的先拿出烟卡深深吸着烟盒上的气息,争论哪种烟是什么气味什么品位什么价位,然后通过打卡博弈以论英雄!

要知道孩子们一旦迷上某种游戏,必然会全身心投入的。而烟卡带了“烟”字,恰恰就是步入了某种圈套,就已经不仅仅是游戏道具那么简单了。

到底是谁发明了烟卡这种东西,又是谁在用以前的“纸卡”做替身掩护大呼“比玩手机强”,又是谁在幕后操纵和推动这一波流行趋势呢?或许有资本的影子,或许有更加神秘的力量,目前来看还不得而知,但是背后的蹊跷却是隐藏不住的,绝不能无视。想想电视电影里的那些烟鬼形象,我们的脊背不能不发凉啊。

学生们还小,靠的是大人们的教育引导。可是看看网上的那些评论区吧,谁不知道那些混在里面摇旗呐喊青一色支持烟卡的人是“水军”呢?可怜的是,很多家长竟然也不能明辨是非,被“洗脑”混在里面充当“开明”。

呜呼哀哉!这是孔乙己,还是闰土,还是阿Q又复活了?鲁迅都已被悄悄淡化,愚昧无疑是人的原罪之一,最可警惕的不是愚蠢的现状,而是反智的倾向。

应知“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民族大计,须头脑清醒,要警钟长鸣,万万糊涂不得。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教育耐受度,都是表面强大内里脆弱的。(今日头条·东方约评)

0 阅读:0

东方约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