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他率全连200多人投降越军,回国后却说:我也是迫于无奈

茅舍品史 2023-08-24 21:41:30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指导员冯增敏带着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有期徒刑,可他却说:“当时我也是迫于无奈啊!”

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正面战场,而是在解放军夺取谅山之后奉命撤军途中。

冯增敏是50军150师448团3营八连指导员,八连和一连是与团部一起行动的,奉团长李绍文之命救援被围困的2营官兵,结果也遭到了越军的包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还要从当时的撤军方案说起。

谅山距离越南首都河内,不过一百多公里,自古有“谅山破,越南降”的说法。可以说,只要愿意,我军就一直能打到河内。

但是,这次反击战我国的目的只是给越南一点教训,并不是想占领越南领土。在解放军攻占谅山后,我军认为目的已经达到,就下令撤军。

150师师长刘同声召集营以上干部开会,研究部署撤退工作。他提议一切以安全为重,而最安全的方案就是与军大部队一道,沿着3号A公路撤退。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

可是50军军部派下来指导工作的副军长关豁明却有不同意见,在他眼里越军已经大败,犹如丧家之犬,躲在深山老林之中,150师如果走山间小路,可以顺便把他们清剿干净。

刘同声对这个意见不敢苟同,他反复强调越军阴险狡诈,走山间小路有许多不确定性,是对手下将士生命的不负责任。

可是关豁明就是坚持己见,丝毫不退让。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刘同声无奈只得听从副军长关豁明的,改走山间小道。

果然,在448团2营走到一处山谷中时,突然遭到了越南军队的埋伏。虽然埋伏的越军数量并不是很多,可是考虑到士兵大多数都是新兵,战斗经验不足,营长教导员一合计,还是立即向团部汇报并请求支援。

团长李绍文将此事立即向师部进行了汇报,师部批复很快下来,由于越军数量不多,部队继续按照原计划行军,2营全力自救。

事实上,在2营发出去求救信息之后,他们冷静下来,沉着应对越军的攻势,不久之后就较为轻松打退了这小股越军。不过这件事情却在团部与师部之间造成了隔阂。

逃走的小股越军回去搬了援军,他们再次将2营围困在另外一处山谷内。有了上次胜利的经验,2营这次从容得多,他们对越军进行了坚决有力的回击。

不过,这次越军数量是上次的几倍还多,敌人的火力很盛,2营的炮火完全被压制住。无奈之下他们再次向团部求救。

团部认为上次师部拒绝救援,这次肯定也不会管。因此李绍文决定不再上报,而是依托团里自身力量进行营救。当时随团部一起行进的是1营1连和3营8连,李绍文命令副参谋长付培德带领这两个连队前去营救。

在越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之下,2营很多战士牺牲,营长教导员也被打散了。剩下的战士们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

1连和8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营救2营的行动不但没有达成,他们自己也被外围的越军包围,根本向前不了。

当时,天完全黑了下来,两个连队出发的匆忙,没有带照明工具,黑灯瞎火之下无法对敌人进行精准打击,结果造成己方伤亡惨重。

8连被越军围困在一个山谷中,副连长王立新带着1排士兵冲在最前面,先后和越军展开两次激战,最终寡不敌众,43人中只有两人因重伤昏迷被俘,王立新和其他人因拒绝投降全部牺牲。

1连和8连剩下的人全被越军围困在一个山头上,指导员冯增敏率众与越军激战了3天后弹尽粮绝,眼见突围无望,他就和1连连长李和平商量,要不投降吧。

“什么?你疯了吗?我们怎么能够贪生怕死,你怎么会说出投降这种话呢?”李和平气得全身发抖,气哼哼地朝着冯增敏质问道。

“连长,我不怕死,可是这些还没有成年的小娃娃们呢?现在坚持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如今这200多个年轻小伙子就这么死了,实在不值得,投降了还能保住一命,保住200多个家庭。”

李和平一时间也无力反驳,他也同样不舍得手下这些娃娃们,最后同意了冯增敏的意见。就这样,连同冯增敏和李和平在内的202人向越军投降。

在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全军只有239人被俘,而448团就有219人,占了绝大多数。不幸中的万幸是,越南方面保全了这些人的性命,并在后来的换俘行动中全部放了回来。

回国后,冯增敏和李和平被立即逮捕,经过军事法院的审判,他们最终被以“投降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经组织开会研究,决定开除其军籍和党籍。

而在这个过程中做出错误决定的副军长关豁明受到了降职处分,师长刘同声被降职后调离工作岗位,后来就连50军的编制也被撤销。

出狱后,冯增敏每次谈到这件事情时,表示自己是迫于无奈,是为了保住那200多名战士的性命,为了拯救他们背后的家庭,投降虽然不光彩,但绝不后悔,同时特别感谢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宽大处理。

另外,8连1排那两个被俘的重伤员,说出了副连长王立新的事迹,上级决定追记王立新一等功,两名重伤员记二等功,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0 阅读:149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