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咸通四年(863年),雄踞云贵高原的南诏攻陷了大唐在中南半岛上的安南都护府,消息传到长安,京师震动。随后,唐懿宗从中央军神策军拣选精锐并征召全国各大军区(藩镇)的兵马南下御敌,经过多次大战,唐军重创南诏军,南诏势力退出中南半岛,安南都护府失而复得。经此一变,大唐意识到安南都护府防务力量的薄弱,于是在战争结束后留下了一部分唐军驻守西南地区,一来可以威慑南诏,二来也可以随时驰援安南都护府。其中便有本期文章的主角们。
当时,唐懿宗下诏徐泗观察使崔彦曾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招募2000军士到西南戍边,其中800人驻防桂林,约定3年为期,期满后由内地新来军士替换。这本是一次正常的戍边任务,800名新募的唐军为了大唐的荣耀在桂林勤勤恳恳的戍边。很快,3年期满,按照规定,崔彦曾需要重新派人来替换这些为国戍边的老兵,但崔彦曾却以各种理由搪塞,并要求他们再守一个周期,许诺再守三年,三年后,一定换他们回家。戍边唐军虽说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好歹领导发话了,三年后可以回家,也就压制着心中得怒火,继续在桂林戍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一个三年之期到了,戍边唐军心想这下总不会有幺蛾子了吧,在外六年,早就睡了归心似箭了。可惜,戍边唐军终究是低估了官老爷的不要脸,这一回崔彦曾又放鸽子了,还忽悠他们再守三年。老话说“人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桂林戍边唐军也不会被崔彦曾骗第二次了。既然朝廷官老爷不让我们回家,那就“反了他娘的”。
咸通九年(868年)七月,思乡心切的800名唐军,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这800名唐军本身就是大唐的正规军,又常年在边境与南诏作战,战斗力非常强悍。庞勋起事后,迅速杀入湖南,湖南是内地,承平日久,当地守军哪里是庞勋叛军得对手,再加上当时大唐吏治腐败,天下流民遍布、民变频仍,许多人自愿加入庞勋的队伍,兵力更是突破了万人。
直到这时,朝廷才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唐懿宗派中使张敬思到湖南宣布赦免戍兵叛乱之罪,并答应他们返回徐州老家。可惜,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再说这些,叛军再也不会相信了。而后,叛军且战且走,至九月二十七日,叛军至抵达泗州(治临淮,今江苏盱眙西北),不久后,叛军攻陷徐州、宿州(今宿县)等地,声动天下,当地不堪朝廷重负的民众纷纷跟随庞勋,叛军声势大振,号称20万大军。
史载:“庞勋遣将分兵,南攻舒、庐,北进沂、海,破沭阳、下蔡、乌江、巢县(今安徽巢湖),占滁州、克和州,民争起响应,军势强盛,拥众二十余万。
庞勋之乱演变到现在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唐懿宗只得从全国各地抽调兵马到徐州前线绞杀叛军。至咸通十年(869年)九月,经过一年多的围剿,唐军勉强平定了叛乱,庞勋被唐军凌迟处死,各大城池也被唐军收复。但大量庞勋叛军余部散入山里继续作乱,他们后来成为了黄巢起义的主力军,而黄巢起义则彻底要了大唐帝国的老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庞勋之乱可谓大唐帝国崩溃的“导火索”。正如《新唐书》所言:“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祸首崔彦曾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