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古建里的另类,天王殿本身是庞然大物,主体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两挟还有数间,以容纳天王像设等。
中间三间最瞩目就是层层栌斗叠上去的屋架结构,一如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说:“层栌磥佹以岌峨,曲栟要绍而环句”,有学者也称之为“铰打叠斗”,金柱之上的栌斗最多叠了12层,非常壮观。
中间三间的梁架还用栱枋层层穿插抬高,形成密集的梁上叠枋的效果,大量栌斗层叠理论上并不十分稳固,但天王殿通过纵架,横架两个方向的枋材相连接,如同大量杆件一样把建筑结构拉结为整体,这类构架在广东以外的地方并不怎么见到,但与广东高要学宫,海阳儒学宫,揭阳学宫之类的建筑极为相似,在民间厅堂也偶可见,可能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区别于肇庆梅庵那种清晰的连架式抬梁的建筑结构。而两挟紧贴天王塑像的屋架则更贴近常见的穿斗连架结构,不用叠斗,多用插梁和童柱。(图18)
但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年代可能并不早,据《潮州开元寺志》:“清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海阳知县龚松林重修天王殿,记云:'于仪门也,旧十一楹,七楹重造之,左右四楹补葺之'”,也就是说天王殿(仪门)主体应为雍正年间所重建,且上述记载中重造与修葺的概念分的很清楚。
潮州开元寺的“铰打叠斗”做法在寺内的观音阁(殿)也能见到,但观音阁似乎年代能追溯倒明万历。
虽然木构可能较晚,但天王殿所用的一些瓜楞石柱应该年代较早,或为宋代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