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非裔美国人参与了美国所有大小战役。1939年二战爆发时,美国的军队几乎完全由白人组成:不到1%的士兵(大约4000人)是黑人,其中仅12人达到军官级别。陆军仅4支部队接受黑人,海军只允许黑人做炊事工作,海军陆战队中更是一名黑人士兵都没有。
压力和需求促使一切发生改变。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年,美国政府因担心爆发战争,开始组织全国征兵。美国国防部长曾说,征召黑人有损部队士气,白人队伍中混进黑人会降低战斗力,但各大民权支持组织的压力迫使时任总统罗斯福实行折中的解决方案。
1940年初,罗斯福决定取消黑人士兵人数限制,面对华盛顿的大规模抗议示威,他还以法令的形式禁止国防工业领域的种族歧视。然而,更深层次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种族隔离根深蒂固,黑人和白人分开服役,非裔美国军官只能指挥黑人。
其实,在种族隔离的历史中,“隔离”就是“歧视”的代名词。美国绝大部分军事训练中心都设在实行种族隔离法的南方,且基地内部的歧视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例如,非裔美国中士亨利·琼斯曾在1943年说,在他们基地的千人剧院中,黑人只能坐最后一排的20个座位。此外,黑人还无法使用其他的隔离区域,公共汽车上也鲜有他们的座位,所以很多黑人只能步行前往各处。
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远不止体现在训练上。美国陆军军事学院在1925年公布的一项研究称,非裔美国士兵懒散懈怠、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败坏且谎话连篇。正因如此,黑人士兵几乎不会被派遣至战斗部队,而是仅限于做一些体力活。同时,该研究还认同“黑人天生低人一等”的观点,认为黑人就算达到军官级别也无权指挥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