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六十)蒙古族交往礼俗

大漠成王 2024-04-17 06:05:15

蒙古族交往礼俗于2011年5月30日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郭尔罗斯蒙古族交往礼俗,是郭尔罗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蒙古族的婚嫁、生育、寿诞、丧葬及日常礼仪。在日常礼仪文化中,既包括交往礼仪,敬献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日常生活礼仪,也包括道德理念、民俗崇尚、民俗禁忌等。日常生活中的蒙古族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在重大节庆活动中,蒙古族百姓在相互拜访中敬奶酒、献哈达、以歌舞欢庆的场面,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

蒙古人不仅淳朴彪悍,而且非常讲究礼仪。茫茫大草原,常常几十里、几百里没有人家。远行人饮食、居住都需要得到帮助,于是从远古以来一直把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礼貌待人,作为每个蒙古人都必须遵循的礼俗世代沿袭传承。

《蒙古秘史》有许多关于礼仪的记载,蒙古族自古有“以西为大,以长为尊的习俗”。七世纪以后,蒙古族部落从额尔古纳山林渡腾及思海(今呼伦池)西行,行到了孛儿罕山(今肯特山)东麓的斡难河、克鲁伦河驻地游牧。从这时候起,位于西方的孛儿罕山,就成了蒙古人祭拜的圣山。成吉思汗每每把带子搭在肩上,把帽子夹在腋下,合十俯首,向孛儿罕山行九叩头礼,祈求保佑。蒙古人以憨厚朴实热情好客礼貌待人著称,每次见面都要以“赛音白努”(你好)为首语,延续至今。

郭尔罗斯作为蒙古族的古老部落之一,自古传承着很多珍贵的交往礼俗,人们相互之间以诚相待。例如,无论认识与否,只要有人来到蒙古包或农区院落,蒙古族主人都会视为贵宾。交往礼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以西为大,以长为尊;待人接物,礼仪为先;主要礼节有恭敬礼节、问安礼节、见面礼节、招待礼节、哈达礼节、敬烟、敬茶、敬酒等。蒙古族礼俗,不仅体现着驰骋草原放牧民族文化背景,也折射着我国各兄弟民族所共有的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郭尔罗斯这片土地上,蒙古族的交往礼俗,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在前郭尔罗斯,交往礼俗是广大群众普遍知晓的生活常识,各个蒙古族家庭言传身教、代代沿袭,很多家庭都是老人掌握着较多的交往礼俗,并承担着传承重任。

代表性传承人包文生,男,蒙古族,1945年4月出生,前郭县查干花镇退休教师。自幼向祖父母、父母学习和掌握了蒙古族交往礼俗和各种民俗常识,传授给子女,并积极宣传和推介。高布赫(已故),男,蒙古族,1950年9月出生,前郭县乌兰敖都乡农民。全面掌握交往礼仪,并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保护意识较强。

郭尔罗斯世代传承的民间礼俗,体现着蒙古民族善良、热情、直率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的地域特点。对于本地区、本民族而言,保护这项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人们传承优秀文化、珍惜民间传统礼俗的重要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因此,作为非遗项目的交往礼俗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传承和保护这些传统的优秀民俗是创建和谐社会、教育后代的重要形式,对于发扬尊老爱幼、礼仪为先的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有着特殊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蒙古族交往礼俗的传承和保护,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如今,郭尔罗斯地区蒙古族交往礼俗固有的原生态内容和形式匮乏,更为古老的许多仪式性内容、程序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加之,很多精通传统习俗的老人相继谢世,年轻人因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更多地忽略传统的交往礼俗,濒危状态下的郭尔罗斯交往礼俗亟待重视和保护。

蒙古族日常生活礼仪

节日里邻里拜年

婚礼迎亲,献哈达、敬酒礼。(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提供)

见面礼(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提供)

儿孙给老人拜年(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提供)

2019年11月5日民族学者包朝格柱在传授蒙古族交往礼

蒙古族交往礼培训班

蒙古族交往礼培训班上包朝格柱传授跪拜礼

蒙古族交往礼培训班上包朝格柱传授交换鼻烟壶

蒙古族交往礼示范

见面敬酒礼示范

敬酒

敬天

敬地

献哈达

交换鼻烟壶

男士见面礼

姑娘见面礼

媳妇见面礼

0 阅读:0

大漠成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