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因为人际关系障碍,使他们的关系链呈现断裂的状态,难以理解约定成俗的社交规则。“越来越不敢带孩子出门了!有几次想带着他去游乐场玩,一时没看住,他上前就抢了别的小朋友手上的玩具,我只好频频跟对方家长道歉。周末想带孩子去公园逛逛,还在地铁上孩子就大喊大叫,全车厢的人都看着我们,只好带着孩子提前下车,公园也没逛成.......难道只能把孩子关在家里了吗?”
这位妈妈遇到的困难一定不是个例,近些年,“自闭症孩子被赶下飞机”、“自闭症孩子被家长联名赶出学校”、“自闭症少年在高铁站被拒绝上车”等新闻屡见不鲜。
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想带孩子多出门走动走动,拜访亲戚朋友,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小朋友互动,带孩子去电影院、游乐园,丰富生活的内容和乐趣,却常常因为孩子的各种行为遭遇尴尬。
于是,孩子越来越带不出门,能够活动的范围和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爸妈们不禁要发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才能进入社会,过普通的日常生活?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拓宽孩子的生存空间,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使他们的生活有更多的乐趣和体验呢?
规则能力是决定孩子生存空间的基石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们作为个体进入团体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共同规则,团体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发展,社会才能有序地运行。
谱系孩子也是个体,当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时,也需要掌握和遵循社会中的各项规则,才能更好地融入常态社会。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约定俗成的规则要求和行为规范,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模仿等潜移默化,触类旁通的方式学习到。
然而谱系孩子却不同。由于疾病带来的核心障碍——人际关系障碍,使他们的关系链呈现断裂的状态。让他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时,表现出不知道当下的场合有哪些隐性的规则,更不知道在这种状态下自己该如何行为。
在与人交往时,谱系孩子难以读懂别人的表情,不能做到察言观色,无法体会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因此他们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困难重重。
这才出现了前文中妈妈的困扰:“他怎么总是去抢别人的玩具”,“在公共场合总是大喊大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故意调皮捣蛋,而是他不懂“别人的东西不经过允许不能动”这个与人交往的规则,以及“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的社会环境规则。
因此,想要让孩子扩大和丰富生活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生活享受,学习和遵守这些规则是他们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必修课。
规则包含哪些内容?
在生活中这些“隐性”的规则主要分为两大块:环境规则和与人相处的规则。
环境规则包括了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活动场所对行为约定俗成的要求,也是人们自发遵循的秩序。
例如,在家中不做有噪音的活动,避免打扰到邻居;去做客时,他人的卧室不经允许不进,橱柜抽屉不经允许不翻动;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时不打扰同学听课,不打断老师讲课;在公共场所,如:餐厅、商场时,轻声交谈、注意避让他人、排队等候、有序进入等。
与人相处的规则包括和人互动、交流时涉及到的行为规范。
例如,别人的东西不经允许不动,与人约会聚餐时要守时,咀嚼时不发出声响,与人交谈时保持合适的距离,男女授受不亲等。
掌握规则能为谱系孩子的未来提供什么帮助?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尽早进入常态社会,融入常态人群。
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学习就是谱系孩子打开这扇“融入之门”的金钥匙,让他们有机会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待下去,进而有希望与环境中的人相处。
我们无法为孩子创造一个“伊甸园”,也无法要求他人无限包容我们的孩子。
当有一天,孩子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只有他自己能够遵守不同环境的规则,懂得与人相处的边界,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拥有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
来源:公众号 然和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