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麽元朝的版图不能延续?明朝丢掉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纵横蓝星 2023-03-28 15:39:06

洪武元年(1368年),随着明军的推进,元顺帝带着部队北上,在北方沙漠中联合重建曹国,和他的继承人一样,始终与明朝廷作战。

与汉唐的大统一不同,明朝只在中国长城以南获得了对中国的控制权,但对北方的元朝却束手无策,他们退守草原,继续南下,屡战屡败,但却无法像汉族的匈奴那样打败和驱逐他们。

明朝从建国到灭亡,未能控制北方沙漠,损失了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个多层次的谜。

I.洪武时期的蒙古族关系

1)被动抗元

从《明太祖实录》等初级官方史料中可以看出,除了后来平定陈、张,以及在北方与蒙古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外,朱元璋及其政府在这一时期与蒙元朝廷及其地方势力几乎没有广泛接触。

这种现象无疑与朱元璋早期采取的"避元"政策有关--当时明军与其他反元叛军争夺汉族政权的正统地位。朱元璋被动地反对元朝,对元朝基本采取了回避政策元朝廷多年的混乱导致蒙古军队在北方被捕,大部分蒙古军队被拉去放牧。

从元世祖在中原集结到顺帝出兵征讨北方,一百年过去了。在此期间,大量的蒙古人随军南下驻扎,或作为广东人前进,并世代繁衍,直到元末,蒙古人与汉人混居,他们的"房屋成为具有狩猎系统的住宅"。

然而,大多数蒙古人仍然留在北方的牧场上。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的军队抵达洪武,元朝皇帝顺脱欢帖木儿率领元朝家族和部分蒙古军队撤退到北部沙漠,但元朝的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和主力部队并没有被消灭,而是继续保持强大的存在。

(2)朱元璋采取了军事缩减的策略。

建国后,朱元璋采取了以军事打击为主、经济封锁和政治绥靖相结合的方式,试图消除元朝残余势力的威胁。

随着明军的推进,顺帝和他的继任者昭宗先是从上京迁至达尔(今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然后北上至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再北上至和林(今蒙古国杭爱省西北部)。

洪武三年(1370年)和五年(1372年),朱元璋利用明军先前取得的胜利,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北伐行动,试图彻底消灭北元主力,"一劳永逸地清除沙漠"。

然而,在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徐达在岭北之战中遭遇惨败,皇帝的左辅李文忠被追击,苦战到昭陵海(蒙古西北部哈罗斯湖以南),损失惨重。

朱元璋随后评估了形势,采取了缩减军队的策略,对蒙古军队保持警惕,转而注重政治安抚。他利用蒙古各部在政策和命令上各自为政、各自为政的特点,对蒙古王公贵族、将领士兵,甚至老百姓进行大规模的政治安抚,同时稳定内部政治局势,恢复经济,充实部队。

最后,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军队在费舍尔之战中遭受打击,托古斯-帖木儿皇帝在前往华林的路上被手下人袭击致死。

2.征服蒙古的企图被遏制了。

1.重点是安抚。

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的"打败和征服蒙古人的野心"因北伐的失败而受到遏制。

朱元璋开始检讨他对蒙古人的政策,意识到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因此不可能在短期内用武力消除蒙古人的威胁。军队采取了积极的防御策略,以"防守"的方式进行边境防御,并使用"重兵"和规模进行推进。

然而,明军的失败使躲在北部边境的旧元军残部得以恢复。鉴于把持汗国朝廷并经常困扰边境的蒙古将领的困境,虽然朱元璋在部署军队对付北方的元军时采取了'守重'的原则,但他利用有利时机分散军队,夹击汗国朝廷的翅膀。

随着战略重点和战术的调整,1372年后,明朝廷重点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进行扩张和作战,以夹击北元的左右两翼。在此期间,朱元璋一方面命令地方守将加强防守,清理剩余的蒙古地区。

另一方面,他派徐达等将领在重点地区训练部队,做好防御准备,并以高度机动的方式配合卫所巡逻,进行防御或发动攻击,消灭攻边者,清扫边界。

2)明朝没能保卫北方的沙漠草原。

经过二十多年的军事征战,北元的军事力量已经大大削弱,建国之初围困明朝边境的蒙古军队所构成的严重威胁也逐渐消除。

到了元末,蒙古人的军事力量因长期遗留而被削弱,但回到草原后,由于远离草脊深入作战,缺乏后勤支援,加上北元军队不规则的暴力海盗作风,他们游牧、勇敢、好战的品质在下一代迅速恢复。明朝军队发现很难完全消除北元的军事存在并占领草原,即使明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许多在草原和蒙汉边境建立的可控护城河和边境防线也被制造和破坏,无法维持。

尽管明朝在洪武时期对元朝北部的军事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并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元朝北部的"小王朝",但在汗国灭亡后,自治的蒙古各部又迅速发展起来,尽管其中许多人声称是明朝的附庸,但在整个明朝时期,他们经常叛乱,并与明朝军队反复进行战争或武装对抗。因此,明朝鞑靼人的历史在

明朝鞑靼人的历史走到了尽头"。(鞑靼人)在洪、雍、宣盛时期,在军事上相当顺从,但边境问题也很少。正统以后,边事不振,名声不振,大臣们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屡屡反汉施暴,所以边事常常吞噬明朝。"

III.朱元璋对蒙古的绥靖政策

1.加大对蒙古部落的安抚力度

绥靖和安抚政策是朱元璋对蒙古的基本政策之一。在朱元璋看来,对明朝安全的最好回应当然是彻底消灭北元政权,这也是明朝初年几次军事行动的目标。

虽然在此期间发布了几份诏书和绥靖运动,但它们只是对军事行动的补充,对朱元璋来说,它们主要是通过宣布自己是"天下共主"来向无力的蒙古人"示好"的手段。

然而,在军事征服失败后,朱元璋加大了安抚蒙古部落的力度,将其与军事征服相提并论,两种方法并驾齐驱,目的是征服、瓦解或推翻蒙古人民和北元政权。

2)元朝的隐性仁慈战略

在夺取政权和驱逐蒙古人的过程中,朱元璋采取了一种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方法。

在对蒙古人的战争中,朱元璋消极抗元,与元朝廷保持暧昧的关系,以避免成为众多元朝叛军中的"主鸟"。

例如,朱元璋与全副武装的察罕帖木儿和他的儿子张口帖木儿进行了几次亲善交易,甚至一度试图在元朝取得官方地位。1361年'察罕帖木儿在山东部署军队,并招募了东平的田丰和乐安的于保,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这时,朱元璋派人到察罕帖木儿处结交汴梁,汴梁左右说:"。我派人去结交他,看看他在哪里呢?".这当然是朱元璋为了摆脱与强大的察罕直接对抗而采取的主动行动,而且得到了察罕以投降请求的形式的积极回应。

然而,朱元璋当时正准备与陈友谅、张士诚开战,与袁世凯谈判的想法不符合常规,所以他采取了拖延战术。

从朱元璋与宣慰使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结交宣慰使,以避免与蒙元发生直接武装冲突,而集中精力与江淮战争。

这当然是由于他的整体战略形势,但也反映了朱元璋的务实态度,他没有被对手的蒙古人身份所吓倒。

面对仍然不确定的局势和元朝未知的王位,朱元璋对他囚禁的大多数蒙古人给予了优待,甚至释放了他们的钱。

洪武时期的蒙蒙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洪武时期的蒙蒙关系是建立在元朝和明朝交替管理的基础上的,由于两个王朝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争议很大。

这些政策的成功和失败实际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动态。

无论是经济封锁的有限互动还是政治对抗,都不是正常的民族间交流。这表明,民族政权之间的对抗从来不是解决他们之间冲突的有效途径。

最终,明朝从一开始就没能控制北方沙漠地区,失去了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0 阅读:29

纵横蓝星

简介:在地图中发现人文、历史和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