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完成了为期六个多月的太空生活后,顺利返回地球,而与此同时,这艘载人飞船所携带的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也如期安全返回,这批样品将有望为我国的空间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而在嫦娥五号任务圆满完成之后,我国的嫦娥六号任务又将在不久之后出发前往地月转移轨道,为我国的月球探测工作提供关键的支撑,而嫦娥六号任务也将采用何种技术来实施呢?
一、窄窗口多轨道技术的应用。在我国首次探月任务嫦娥一号发射失败之后,我国的探月任务又对发射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最终采用了“窄窗口多轨道”发射方式,这种发射方式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探月任务的首选,就是因为它能够让发射任务的时间窗口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能够提高发射任务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这也是其他国家航天机构所不具备的能力。
在这种发射方式下,只要在发射当天的发射窗口内启动发射任务,那么就能够让发射任务按照预定的计划前往目的地,同时,这种发射方式也能够让我国的探测器在发射当天进行多条轨道的设计,因此就能够在发射任务失败之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调整就能够让探测器在第二天的发射窗口内进行发射,而不需要对探测器进行更多的调整。
这种发射方式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我国的探测器在两天内共设计10条奔月轨道,从而让探测器能够在发射失败之后,快速的进行下一次发射任务,而其他国家的探测器则需要在发射失败之后,等待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进行下一次的发射任务,这也是我国探月任务的成功率能够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而在嫦娥六号任务即将前往地月转移轨道之际,我国的探月任务依然采用了这种“窄窗口多轨道”的发射方式,这也是我国探月任务能够如此顺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嫦娥六号任务的计划中,我国将会根据发射当天的具体情况,为嫦娥六号任务设计三条奔月轨道以及七条备选奔月轨道,从而让嫦娥六号任务能够在两天内进行发射,这也是我国探月任务能够如此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同时,在嫦娥六号任务的发射中,我国还会采取双发射器的方式,让嫦娥六号和月球样品返回器分别前往月球的不同区域进行探测和采样,这也是嫦娥六号任务的一大亮点,同时这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探月任务的成功率。
二、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神舟十七号飞船携带的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包括23项科学实验项目和32种生命实验样品,总重量约31.5公斤,这批科学实验项目将对人类在空间环境下的生物学和材料学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有望为未来太空探索以及长期太空生活提供关键信息。
这23项科学实验项目中包含了21项材料类科学实验项目和2项生命类科学实验项目,而32种生命实验样品中则包括了11种动物细胞、15种微生物细胞以及6种植物种子,这些生命实验样品将有望为人类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这21项材料类科学实验项目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以及凝固缺陷的影响规律,另一方面则是对无重力或者微重力下材料生长的规律进行研究,这些科学实验项目将有望为我国的新材料制备提供重要的支撑。
在这些科学实验项目中,将会对一系列的新材料进行研究,比如说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等,这些材料的生长过程受到重力的影响,因此在地球上就比较难以实现,但是在太空环境中,就能够实现这些材料的无重力生长。
因此科学家将对这些材料的生长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的完善这些材料的生长方式,同时也能够让科学家们进一步的了解重力对材料生长过程中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新材料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撑。
另一方面,在这些科学实验项目中,科学家将对一系列的材料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研究,比如说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作用,材料在凝固的过程中,会由于密度的差异而产生成分偏析现象,在太空环境中,这种现象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
因此科学家将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让科学家们更好的了解凝固过程中的成分偏析现象,同时也能够让科学家们更好的了解材料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从而为今后新材料的制备提供重要的支撑。
同时,这批生命实验样品将在地面上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测分析,对生命类细胞样品将进行转录组测序、蛋白组学检测等,以便让科学家更好的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细胞生物学机制,从而为今后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活提供重要的支撑。
三、结语。中国空间站第六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的安全返回,再次展现了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创新,也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上的雄心壮志,这对于我国航天领域的科技创新以及国际合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神舟十七号飞船的返回,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为我国的航天事业迈上新的台阶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