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图仁英围、真君宫

声夫评旅游 2024-07-11 16:49:26
仍图仁英围、真君宫

作者 昇夫 字数 1558

仍图以前到过,但去仍中是第一次。听光哥说,在仍图中心小学位置,原有一座很大的老围屋,说是一个叫陈茂的人修建的。那天,我到仍中小学一看,一带街巷确有厚厚的土夯古围墙,可能是老围的残留吧,但并没有发现完整的围屋。转来转去,看到不少的老建筑,当年仍图中心的热闹繁华可见一斑,就这样偶然地来到了仁英围。

仁英围南门

仁英围给我留下两个很深的印象。其一是它的门楼,坚厚古老,确有城池门楼的气派;其二是它的后门楼上的一座无底庙“协天宫”。

仁英围坐北朝南,呈四方形。围墙南北两面的中段各开建有一个两层高的门楼。

由南门进去,直抵北门楼,长概五十米,是仁英围内的一条主街,街左边是一大块晒坪,右边原有林氏宗祠,现已拆。

南门楼是正门,楹联曰:仁里成风庆得乐土之所,英年迈众同享上寿之徵。楹联内容并无特别,是一藏头联。底层劵为红砂岩拱门,厚逾一米,这是它的特别之处。门额上塑“仁英围”三字。阁楼上开一方窗,用来观察防御。

北门楼即后门楼,阁楼作协天宫,是为无底庙。

话说“无底庙”,指没有底,悬架在二层楼上的小庙。像这样的无底庙,在惠东皇思扬古围村的大兴门阁楼上也有见到。为什么会在大门阁楼上建一个庙呢?难道是没有建庙的场地吗?个人以为,修建这样无底庙的用意,相当于在大门上贴的一对门神,起看家护院防御震慑的作用。上面供有神仙,恰如有人守卫,人从下面经过,也怀着敬畏之心。

由一侧楼梯上去,二层铺的是木板,供的是关公,关公两侧站着的是贴身侍从周仓和养子关平的神像。想起上围协天宫,那时还搞不清关公左右是何神?这下明白了,原来是关公的左膀右臂。联曰:志在春秋功在汉,忠同日月义同天。

据捐修墙记上了解,此庙于“乙丑年十一月”第三次重修。乙丑年,推算判断应指1925年,距今也有百年了。

仁英围北门(阁楼上的协天宫)

阁楼空间有限,站在上面,居高临下,能很好的看到正前方的正门,以及整个围内的主街和两边房屋的情况,确好比一个哨所。

其时忽下起一阵雨来。雨线纷纷,白雾漫生,整个老围都笼罩在一片烟雨之中。看着曾经的主街,两边低矮的屋舍,寂静无声伫立着的老围,不由冒出一句词来:“烟雨暗千家”。

再来看围墙,大抵完好,高且厚,给人一种深宅大院的幽深高远的威严之感,墙体舂筑到顶。“舂墙”,即用泥土沙石来舂砌墙壁,类似夯筑。它是一种古老的筑墙方式,用绳子通过木棍缚住两块夹板,然后投沙土于板内,再以杵夯筑舂实。待墙体结实后,再将绳子和木棍抽出,于是墙面就留下一个个的小洞。

据了解,仁英围的林氏先祖在明朝时期由福建龙溪迁徙而来,为名门望族九牧堂林氏一族,本村林氏族人都说闽南语,一直延续至今。

林氏祖来到这里的时候,已有很多的房屋和床具,据说是军营,也可能是当时官府为了保护铁矿冶炼而建。

仁英围的规模并不大,是仍图的一座标志性古建筑,被列为惠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仍图真君宫

离仁英围不远,有一座真君宫,始建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由于历史原因,1966年被拆,1995年再次重建,现在的真君宫于2018年重修。

真君宫供的是医灵大帝,据说原型是药王孙思邈。真君宫左右侧殿分别是文昌殿,供的是文昌帝君,联:锦心绣口簿百世,博大精深亘千秋。及慈惠宫,供的是观音菩萨,联:西方绿竹千年翠,南海红莲九品香。

真君宫值得一说的是每年元宵真君巡游活动,此习俗始于明末清初,流传已有三百多年。届时,南新村和仍中村两村陈、林两姓村民欢聚一堂,共庆元宵,是南新村和仍中村一年一度的盛会。这一习俗成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对面有座“瀛图真君宫石戏台”,我看是钢筋水泥的建筑,并没有古建的样子,应是近年新建的。为什么叫“石戏台”呢?

上面出现“瀛图”,原来仍图古称“瀛图”,因仍图处于东江的一个大拐弯上,三面被江水包围,犹如一个半岛。瀛取水之意,瀛图即水流冲积而成的滩图。在唐朝时便称此地为“瀛图”,经过千百年来的时代变迁,1945年后,瀛图改称为仍图,更改个中原因不详。

仁英围正门

围内右边

北门阁楼上的关帝庙

站在北门阁楼无底庙上望围内

围墙

真君宫

文昌殿

观音殿

戏台

压水古井

旁边一池塘,形似桥架

旁边的一座古建筑

仍图中心小学

0 阅读:0

声夫评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