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枪英雄惊现157团战友聚会现场
杜宗林
从2018年5月23日第一次参加157团战友聚会起,到今年国庆前夕157团成都部分战友再次欢聚,已超过6个年头。这期间,我写了不少有关该团的故事和报道,但首次采访听到的中印边境巡逻夺枪事件,直到肆虐川渝两月之久的高温酷暑逐渐退去的9月底,方才完全浮出水面。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家住成都的部分157团战友和军嫂于9月29日上午,再次聚首金龙渔港,齐声高歌《歌唱祖国》,回忆难忘的军旅往事,畅谈盛世幸福的生活,展望祖国美好的未来。
午宴开始前,原157团老领导江绍舰、兰世全等现场发言并致祝酒辞,楚志国、左兴富、陈其荣及笔者各自表演了拿手节目,军旅情、战友爱像滔滔奔流的锦江水,在老兵们心里激起冲天浪花……
餐后,我到三楼茶室,与陈其荣、付均山、向贵富、彭清辉、张仕明、尹逊平、杨昌荣等老革命聊天,探听到了以前从未深挖过的题材和内容。
一.司务长陈其荣
陈其荣,四川通江人,1943年生,原考入通江师范,毕业后该当教师,但时政困难,通江停了五所中学、一所师范,被迫回乡务农,任生产队会计。1965年入伍,先后任文书、班长,69年12月转干,任157团七五炮连司务长,1979年转业到雅安市精神病医院当会计,直到退休。
陈其荣(左)、向贵富(右)和战友在一起
其孩子也很出息,大儿子在重庆开广告公司;二女儿2001年川大毕业,到美国留学,2007年取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女婿是北京人,物理学博士,亲家原是北京地质大学教授。
陈其荣介绍说,当时部队驻防亚东则里拉山口,晚上把炮悄悄拉到阵地,隐蔽好。阵地以山脊为界,平地以石头为界。巡逻时寸土必争,对方来十个,我们就上十个;对方服装很随意,我们全是新军装;对方带重武器,我们也带大家伙。巡逻都朝一个方向走,好多时候是膀子挨膀子,你挤我碰的。我们不准他们走近,更不允许越界。但对方总喜欢挑衅,或者说搞点小动作,比如抽烟,就故意把烟灰抖到我们这边来,让你哭笑不得;有时走着走着,把腿抬起,脚在空中绕一圈,当你认为他越界时,他又马上收回去……反正对方一有动作,我们就适时反制,印度兵从没在我们面前占过便宜。
我们七五炮连分三批,山下驻一个高射炮排,则里拉、乃堆拉各驻一个排,每月要把主副食、工资津贴,还有家信送上山。战士们收到家信那个高兴劲简直不摆了……说实在的,边防一线的官兵确实辛苦,一年有大半年时间穿棉衣甚至皮大衣。住坑道,冬天遇下雪,入口都被封死;夏天又流水不断,成了水帘洞。另外,当时连队吃的蔬菜,要派车到拉萨农场去买,往往返返,早都不太新鲜了,可大伙还当成宝。
我还喜欢写写画画。言谈间,陈老革命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规规矩矩抄录着他创作的诗歌和回忆性文章,还自编了目录、页码,令人称奇。
陈其荣的诗文目录
二、夺枪英雄向贵富
向贵富,四川通江人,1965年入伍到察隅153团一营二连(该连有“雪山开路英雄”肖明生班),后随部队整编到53师157团三营七连,历任排长、指导员等职,1977年任三营教导员,1983年10月转业。
夺枪英雄向贵富
向教导员说,在察隅二连三排八班当班长时,他所带的班被评为“四好”班,受命前往江达县支左一年。回老连队后,部队转到拉萨,他先支左,后代理三营部书记。部队移防亚东后,到则里拉山口观察哨当哨长。
观察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敌情,几个人白天晚上轮流值班,每天晚上五点钟把当天收集到的内容汇总报团指挥所,指挥所直接报成都军区。诸如对方打演习、放了多少枪、打了多少炮、运输机降落伞投放,甚至包括上厕所,都要记录下来。
其实对方也在观察我们,有时看到还要互相打招呼。那时印度兵每日两餐,饭点常见大约是班长拎一个大壶,提一大摞饼子从眼前走过。有时有性感妖娆的南亚女人在印方前沿阵地出现,甚至还冲这边招手。
前沿阵地除了枪对枪炮对炮,还安了喇叭互相喊话。印方把24个大喇叭排成两排,做成长方形状,尾部深约40公分;我方也是24个,均匀排成四排,做成正方形状,尾部深度却有1.2米,穿透力更强,传送距离更远,十多里外清晰可闻。
那时,印方每天下午3至5点向我们喊话,吹嘘他们的飞机可飞到拉萨、江孜上空侦察,又专门把内地武斗的消息播给我们,还把邓丽君的歌放给我们听,夸耀他们那边福利好,有漂亮女人,每个礼拜可以下山洗澡、看电影、过周末;我方每天早上9至11点广播,向他们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方每天晚上都要开班务会,进行一个小时消毒。大家发言,批判印方不切实际的反动宣传,强调我们的目的是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社会主义不像资本主义,不讲究分配美女,不追求享乐腐化。
那时候边防一线条件非常差,上山是石沙子路,每次上去,都要铲雪。夏天频繁打雷,闪电一闪一闪,就像在面前。我亲眼看见士兵站岗,枪刺上闪一团火。一个河南兵被雷击中,脸像烤火炉烤了一样,半边脸都乌了,好在无性命之忧。晚上站岗特别冷,头戴栽绒帽,身穿棉衣外罩大衣,脚上是毛皮鞋,照样冻得遭不住。两小时后下岗,往鸭绒被里一钻,一两小时都睡不着,还瑟瑟发抖。
在则里拉,我方当时有一、二、三号阵地,最低的三号阵地海拔也有4300多米。沿着这几个点位,我们每月要巡逻两三次,并始终坚持“五不政策”,即:不开第一枪,不吃亏,不示弱,不主动惹事,不丢失任何东西。
每次巡逻,都是以七连为主组织巡逻队,连长或指导员带队,我当时是排长,负责押后。在巡逻途中,中印双方巡逻人员经常为一草一木,甚至一块石头打架。只要看到对方一出发,我们也立马组织,对等巡逻,他们多少人我们就多少人。他们边走要边照相,我们就不允许,就拿石头砸,用胳膊撞,双方推过来顶过去。印度兵个子高,但没我们灵光。只要躲过对方一击,我们就拳打脚踢,用枪托砸,拿刺刀捅,每次都是他们头破血流,狼狈蹿回。
有次巡逻路过二号阵地,这里地表比较平,通常印度兵是从一块石头外面过,那次他们非要走石头里面,这就明显越界了,我们就不依。印度兵便把石头推回己方,但我方还是不准他们越界。还有次是七五炮连连长雷定才带队,他不睬祸事。平时印度兵走下面,那次非要往坎上走。雷连长不由分说,一脚把对方踹到一米多高的土坎下,摔得四仰八叉。
我夺枪那次,咱连共有21人参加巡逻,由谢国君指导员带队,我还是押后。双方都在往前走,对方加快速度,我们也紧跟,就像打篮球一样,一个防一个。走到一段下坡路时,印方最后一名队员没注意,右脚向下一滑,身子顺势左转,面朝我就蹲了下去,挎在他胸口的卡宾枪一下子悬吊起来。当时我在印度兵左侧,电光石火间以为他要越界,想偷袭我,就先下手为强,转身冷不防给了他脸上一拳,踹了他裆下一脚,同时一把抓住垂挂在他胸前的枪,往上一扯,待枪脱身后反手后抛,咚地一声,摔到我方机枪连工事顶上。工事顶上那窝摇曳的茅草,都被压得耷拉下来。
我曾经在特务连学习过两个月,攀登、擒拿、格斗早就倍儿熟,平时又经常锻炼,体力算不错的。我想,这下栽到我手里了哇,小样!
失枪的印度兵一下子瘫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只拿凶狠的眼光盯着我。印方领队见有人没跟上,就返回寻找。这一来,气氛骤然紧张,印方有的掏手榴弹,有的拔刺刀,有的端枪比起。我们岂肯示弱,也针锋相对。双方差点鼻子碰鼻子,印度兵身上那股骚味,真他娘的熏人……
剑拔弩张对峙一阵后,印度兵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当晚大伙兴奋得不得了,纷纷找我谈经验体会。连队早把枪交给了指挥所,并逐级向上请示。
翌日,印方又组织巡逻队,这下枪也不背了,只背了电台,打着白旗,跑到分水岭嚷嚷着找我们要枪,结果枪还是没拿走。第三天总参黄永胜直接通话,指挥所张俊英营长找来翻译,大意是枪可以还,但要对方承认何时在何处越界,被我方巡逻人员缴获,而且必须签字。对方不愿签字,还是空手回去。而我们已将那支卡宾枪上交西藏军区,上级专门派来记者采访我,要我当面比划夺枪动作,还照相什么的,最后听说那枪一直没还……
笔者打断向教导员的话,问,夺枪时间大概是哪年哪月?
向教导员皱眉想了想,说,应该是1970年8月,当时还没下雪。
原西藏军区看守所教导员付均山补充道,亚东防务我们是从十一师手上接的,印军总想给我们点颜色,把我们压倒,结果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巡逻争斗,我们把对方打怕了,有了压倒性优势,从那以后,对方巡逻少了,气势也没了。
向教导员补充说,有一次,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陈明义到阵地上视察,常驻指挥所的原157团副团长高升海(曾被著名作家杨星火专访)全程陪同。突然一阵风来,陈将军的帽子被吹掉了,印方观察哨马上有人竖起大拇指。高副团长怕首长不安全,迅速把自己的帽子摘下,给首长戴上……
采访至此,笔者不禁咂咂连声,惊叹不已。
今年78岁,依然体格健壮,有一头厚密头发,朗目浓眉的向贵富老革命笑着对笔者说,杜战友,你写的文章我看过不少,也爱看,只是要少写我,成绩是大家的,是战友们共同取得的,战友们都很优秀。亚东是战区,是随时准备有大动作的,不管领导也好,战士也罢,在那种情况下,思想上始终紧绷着弦。战友们那时真的是苦,手上开缝都是血,脸黑得脱了一层又一层皮,指甲盖缺营养,全部翻起凹进去,水一泡,看起来非常恶心……没有井水,冬天靠吃雪,夏天只得下到沟里背水;干菜全是脱水菜;一星期吃一次肉,还是冻肉或者腊肉,份量也不多,日子过得清汤寡水的,但官兵们很乐观……哈哈,不提了不提了,你看现在多幸福啊!
三、聚会花絮
本次聚会的白酒由原自治区常务副检察长兰世全免费提供,中午两瓶,晚上一瓶。味道嘛,就像广告词说的那样……嫦娥听了留下来,硬要与我喝一台……你一杯,我一杯,喝得脸上红霞飞……
读者朋友还有印象吗?去年“八一”节,在金龙渔港157团老兵聚会现场朗诵诗歌的帅哥胡弋涛,曾留下铮铮誓言:我立志报考军校,献身国防,以热血铸就军魂,持枪炮保卫国土,用拳头捍卫和平!就是他,今年如愿以偿,成为武汉空军预警学院的一名学员,并在前不久首次实弹射击中,打出10发子弹91环的优异成绩……
他是原157团机要股长胡文君的孩子,用江绍舰副政委的话说,咱157团后继有人啦!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杜宗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温江区作协监事长,广东古劳咏春拳弟子,兼好声乐、书法。先后在《解放军报》《军事故事会》《军嫂》《西藏日报》《四川散文》《四川农村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有部分作品在省市级获奖。
作者:杜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