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南亚从未统一过?
可以从曾经存在我国西南的“麓川王国”窥见一二。
中国西南自古有强藩。
唐时的南诏,宋时的大理。
元朝封了自家人世镇云南。
但到了元朝中后期,对云南的掌控力变弱,以今日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为中心崛起了一个强大政权——麓川,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成为拥兵三十万、一战能投入上百头重甲战象的政权。
可在麓川王国即将腾飞之际,碰上了朱元璋建立大明,随着明军入滇,两个新兴政权展开了龙与象的碰撞......
01
曼陀罗体系
了解麓川,需要先了解印度的曼陀罗体系。
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初创佛教的时候,为了不让僧人产生留恋之心,定下规矩:“不三宿桑下”,即佛教修行者,不能在一棵桑树下面睡三夜以上,因为睡了很多次后,你就可能对这棵树产生感情。
可这条规矩碰到一个巨大的障碍,即亚热带的季风气候——每到雨季,印度洪水泛滥。
因为没有能力筑堤泄洪,洪水导致道路断绝,各地几成孤岛,各地区之间处于隔绝状态。
成为僧人游方带来巨大障碍。
坚持了十几年后,连佛陀也不得不妥协,决定“听诸比丘三月夏安居”。
意思就是,每年雨季,僧侣可以停止游方,定居修行三个月。
这种情况下,想建立如古代中国那样层次分明、管理严格的统一国家,基本无可能。
雨季的洪涝不仅肆虐印度,在同维度的东南亚暹罗、蒲甘等古代国家也面临如此情况。
所以它们也大多采用印度“曼陀罗”体系的架构来统治。
曼陀罗是由梵文“圆圈”翻译而来。
所谓“曼陀罗体系”,就是一种多圈层的国际秩序体系。
简单可以概括为居于核心的中心圈(首都及周边直接控制区)、中间的控制圈(听命于中心的城市部落村庄)和外层的朝贡圈(仅需上贡,没有其它义务 )。
这就导致曼陀罗体系具有两个特点:
1、组成该体系的各政/治实体保持稳定。
2、整个体系不稳定。
国王的统治范围往往局限于首都及周边,距离越远,统治力越弱。疆域显得很大,国王的实际控制区域可能很小。
非中心圈的各实体有一定独立程度,常常会取代中心城市,形成新的体系。即使消灭了他们,因为雨季的隔绝,还会形成新的独立体。
不能和中华体系的君主一样去集权,东南亚的国王只能通过塑造自己的权威,让更多人信服,从而增大自己控制圈的范围。甚至求助于宗教,让和尚们给自己赋予神性,以让更多国民信服。
不过,“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统治者威望显赫时,一呼百应。
但一场败仗就可能导致声誉扫地,迅速沦落为光杆司令。
麓川采用的也是这样的曼陀罗体系(气候和环境让它也只能用曼陀罗体系)。
02
麓川的崛起
麓川的崛起得缘于元朝与缅甸的战争。
元缅战争持续了26年之久,最后谁也没捞着好处。
缅甸灭亡;元朝在缅甸的统治又被当地人推翻。
但麓川却因此繁荣起来。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1、从云南入缅,必经麓川地区。数万元军和军事物资都必须经过麓川或在此囤集输送。
2、元军还给这里带来先进的制度。比如云南都元帅爱鲁在招抚西南时,“诏定赋租,立站递,设卫送军,”为西南创造了经济、军事上的便利,更是间接将一团散沙的西南边地,糅合成为了一个整体。
后来这里还发现了黄金,无数商队带着银子和商品前来交换。
当地土司们实力日渐雄厚后,彼此兼并战争升级,原来用木棍镰刀的村寨小冲突,进化成持标枪骑大象的大规模厮杀。
在高频度的战争下,没过几年,土司混依翰罕成为了最强者。
混依翰罕家,世袭元朝的麓川路总管,有这个身份,天生就在曼陀罗体系中拥有威望,许多村庄和部落不断凝聚在他身边。
雪球越滚越大,混依翰罕以勐卯(今日瑞丽境内)为中心,依照曼陀罗体系建立了“麓川王国”。
混依翰罕自称“思可法”,“思”傣语意为“白虎”, “可”意为“获”,“法”意为“王”。
03
云南多金银矿,元朝自然不甘心被麓川断了这块收入。
麓川崛起后,元军曾多次派军讨伐,奈何全以失败告终。
麓川声威更盛,更多寨主、村长之类的封建主前来投奔。
甚至有史料称暹罗、八百、老挝、车里、白古纳贡这种强邦都来称臣。
麓川成为横跨云南和缅甸、人口超百万的西南强邦。
最盛时,以永昌为界占了半个云南,一多半缅甸。
《顺帝本纪》:“至正二年(1342)......十二月......丙辰,赐云南行省参知政事不老三珠虎符,以兵讨死可伐。”
《顺帝本纪》:“至正六年(1346)......五月......丁巳,诏以云南贼死可伐盗据一方,侵夺路甸,命亦秃浑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讨之。秋七月......丁亥,降诏招谕死可伐。”
《百夷传》:“至正戊子(八年,1348),麓川土官思可发数侵扰各路,元帅搭失把都讨之,不克。”
麓川使用全民皆兵制,农民放下锄头后就是兵。
还有许多披铜铁甲的精锐士兵,擅长丛林战,尤其喜欢使用标枪和弩。
他们最让敌人恐惧的是上百头披甲战象,“皆被甲,背负战楼,若阑楯县竹筒于两旁,置短槊其中,以备击剌”。
从流传下来的资料来看,麓川的管理制度也从元朝学了不少,有完善的驿站系统,“公事虽千里远,报在顷刻”。
但,就在王国即将崛起之际,朱元璋的明朝进入了云南,一场持续60年的惨烈战争就此展开。
04
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入滇, 迅速灭掉元朝梁王及大理段氏势力。
麓川不以为意,给朱元璋送了一堆礼物,想取得类似朝/鲜、琉球这种朝贡国的待遇,即我承认你是我大哥,但我的内政你不能干涉。
但志得意满的朱元璋哪里瞧得上,很快开始小动作—— 曼陀罗体系中,中心城市对附属地区每年要收取大量税赋,而朱元璋则财大气粗,对前来投奔的各族头领不仅不收钱,还送你钱,于是麓川的各地领主就起了改换门庭之心。
史料记载,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原属于麓川的威远、远干等地,被朱元璋划到楚雄府境内。
没过多久,朱元璋再恢复元朝的金齿卫,紧挨着麓川发家之地瑞丽,大规模屯田,每百里设营,率兵屯种。
麓川当年发家就是因为世袭金齿卫总管,朱元璋又搞了个金齿卫,意思很明了。
麓川好歹拥兵30万,看着一大批小弟被挖墙脚,是可忍孰不可忍!
很快在内应帮助下,麓川突袭了金齿卫城,并攻破城池,活捉卫指挥使司王真。
为泄心头之恨,屠城后(金齿卫城),再将城池夷平。
05
卫指挥使司级别的官被活捉,被人屠过,这都是大明建国以来头一遭。
但朱元璋竟然忍了这口气,还任命思伦法(思可法的孙子)为宣慰使,约定其“俾守旧疆”。
这意味着,明朝承认了麓川的合法化。
老朱同学也是没办法,当时北元还对明朝虎视眈眈。
思伦法那个得意啊,以为自己可以跟大明、北元鼎足而三了,开始一个一个收拾叛逃到明朝那边的原下属。
洪武十八年(1385年),思伦法率兵十万攻景东。
景东傣族首领俄陶领兵二万前往抵御,大败,跑路到大理。
明军都督冯诚(冯胜的侄子)闻讯后,领兵迎击思伦法。
时值大雾,明军失利,冯诚侥幸逃脱,全军死者不可胜计。
至此,麓川两胜大明,声势达到最高点!
再这么下去,云南就成越南了。
06
洪武二十年(1387年)开始,朱元璋在保证北方防线的前提下,七拼八凑从四川、山西、湖广等地鼓捣出20万人,准备调往云南。
听闻明朝调兵的消息,麓川决定抢攻一波。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思伦法统率大军进犯明朝定边府(位于今大理的南涧彝族自治县),意图夺下该地后,依托红河建立稳固防线。
此战,思伦法亲自统兵30万,上百头战象,是西南地区数百年来最大的军势。
此时明朝在云南的话事人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
沐英-明开国十二功臣册
沐英此前大部分都是给徐达、邓愈、傅友德等名将打下手,外界不知道他的能力。
思伦法也对沐英不以为意,认为不过是凭借朱元璋义子身份才飞黄腾达的。
按照正常战场推演,沐英确实是没有胜算的。
他此时能抽调的兵力只有3万,而对面是30w。
麓川士兵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许多都是本地山民。列阵作战不如明军,但更擅长游击、伏击和山地格斗。
麓川的骑兵在本土作战也不容小觑,其所乘滇马体型小,耐力颇强,最擅翻山越岭。
当然,最令人生畏的还要数战象。
此前中原军队还能凭借标枪和弓箭远程克制象兵,但现在麓川财力雄厚,给战象都披上了铁甲,这一弱点也得到弥补。
07
得知定边府被围后,沐英毫不犹豫带着区区3万人奔赴战场。
他认为自己能赢。
沐英昼夜兼行15天,赶在定边被攻破前赶到。
明军为鼓舞士气,先派300名铁骑到麓川营寨前挑战。
思伦法派战象30头辅以步兵迎战。
两军交手后,战象直冲明军骑兵阵中,厚厚的铁甲刀砍矛刺不入,其势无可阻挡。
危急时,云南前卫指挥张因迎着麓川主将的战象一箭射出,竟避开象甲射中战象左膝。
战象受痛扑地,麓川将领被甩落,死于乱军中。
明军趁势突击,斩首麓川军数百级。
战后,沐英又派信使上门,约明日决战。
曼陀罗体系中,对国王最重要的就是面子,思伦法刚刚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扇了脸,又接到战书,既怒且喜。
怒的是沐英竟不把自己30w大军放在眼里;喜的是,就不信明军各个都是神射手,明天大军全出,用人海象海淹也要淹了明军。
08
沐英为何在敌众我寡之际约决战?
其实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麓川士兵各个都是山地战高手,拿块盐就能钻山里几个月不出来,玩小规模游击战明军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打大规模决战!
沐英当然也有所依恃,他的杀手锏是从江南带来的数千支火/枪,第一次交锋时藏起来没用。
第二日。
战前,沐英给士兵摊牌了,他嘶吼道:
“今深入寇境,与之相持,胜则必生,败则必死!吾辈受主上深恩,报德成功正在今日,吾与若等约,有功者必赏,退衄者必斩!”
——《洪武实录》卷189
思伦法也不藏着掖着了,全军出营,30万人浩浩荡荡,刀枪竖举宛如森林。队伍最前面是一排排战象,身批铠甲,背上立有战楼,神射手藏身其中,时刻准备狙击明军将领。
麓川军抢先出击,沐英立马拿出杀手锏,让火/枪兵开火!
麓川士卒突然听到火/枪声,大骇,不知该进还是退。
但带队的头领们见过世面,毕竟麓川商业发达,商人带来过火/枪。
火/枪虽好,却有个弱点:装弹时间太长。
头领们命令各自的士兵,趁明军换药间隙,赶快冲!
麓川大军陡然提速,冲上前来。
可出乎他们意料,明朝的火/枪声竟一刻不停,向收割麦子一样收割着麓川士兵的生命谷!
原来沐英针对火/枪的不足,首开先例搞出了“三段击”战术——
第一排先开火,退到后面装弹;
第二排开火......
第三排开火......
三排士兵交替装弹、开火,保证了火力的连绵不绝。
三段击图解
麓川士兵、战象全部调头回奔,明军趁势杀过去。
09
思伦法当机立断,让骑兵全军出击,即使骑兵不能获胜,只要缠住明军,给战象部队重整的时间,胜负仍未可知。
不得不说,思伦法的应变能力惊人,可问题出在滇马上。
滇马优点是耐力强,打山地游击战能拖垮明军。
可当骑兵对冲时,这些小马就不是对手了,被明军骑兵直接冲垮。
思伦法见事态危机,拿出压箱底的精锐亲兵,让骁将昔剌亦带领冲向明军左军。
这些是30万人中最精锐者,在乱军当中令行禁止,先用一波标枪给明军造成巨大杀伤,止住其攻势,然后挥刀冲杀,明军左翼竟然一时被逼退。
沐英此时在高处注视着战场,立马取来佩刀,叫人去取左军大将寗正的首级。
寗正也是“ 心有灵犀一点通”,眼见有人从高地持令旗下来,立马知道是冲自己头颅而来,急忙不要命般突进麓川精锐阵中。
冲锋战死,家属还有抚恤金,若被沐英当作逃兵杀了,全家就玩完了。
亲兵们见主帅如此骁勇,只得硬着头皮跟着冲......
寗正这一波反攻见效了,麓川军没顶住,全军溃败......
麓川这30万人都属豹子的,跑到山里明军撵也撵不上。
事后盘点,明军斩敌3万,只俘获1万。
思伦法更是安然离开。
大象体型大不好跑路,被抓37头。
10
从账面上看,30万,只损失4万,重整旗鼓,也不算太大的事。
比如当年的“孙十万”,五次征合肥,次次都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本人都险些被生擒,吴国照样活蹦乱跳几十年。
但此战给思伦法的打击巨大。
前面说了,麓川奉行曼陀罗体系,因为国王的权威才整合在一起。
经过此战,开始不断有人叛离麓川!
为了挽回颓势,思伦法招揽了许多明朝的军人和僧人,要改制,学明朝,加强中央集权。
但为时已晚。
麓川每年让小弟们交重税,四处征战还要出兵,而明朝只是象征性收点特产,还时不时给出赏钱。
很快,孟养府、木邦府、孟定府、威远州、镇沅州、者乐甸长官司、大侯长官司、干崖长官司、湾甸长官司、潞江长官司、孟琏长官司、促瓦长官司、散金长官司、里麻长官司、镇康州、南甸州,都被拆分出来。
麓川沦落到只剩下瑞丽周边一小部分地区,统治中心也转移到孟养(位于今日缅甸的克钦邦)。
11
麓川虽然落魄了,但毕竟是跟元明两朝打过交道,其眼界、制度和搞钱能力都远超缅甸那边的领主,又做大了,又要恢复旧日地位,跟明朝又不可避免起了冲突。
明朝又两次远征麓川,兵力超10万,可都被打到落花流水。
大明愤怒了,再派十五万大军远征,终于大胜。
思家家主逃亡缅甸后被送回,在押往南京的路上绝食而死。
明朝将注意力集中在西南,北方蒙古人趁机搞出了个“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活捉.....
而麓川又趁机兴起了......凭借从明朝学习火/枪和骑兵技术,联合周边傣族,南下灭了缅甸的阿瓦王朝。
成为横行东南亚的小霸王!
12
可风水轮流转,很快大航海时代来临了。
葡萄牙人来到东南亚。
东吁王国跟葡萄牙人密切联系,甚至还雇佣了上千名葡萄牙士兵。
而麓川从明朝学来的东西渐渐落伍了。
1542年的卑廖之战中,东吁王国战胜了麓川人。
再之后几十年,东吁王国一路将战线北推,攻入了麓川人的老巢孟养。
小强终于再也起不来了。
东吁王朝尽夺麓川积累数百年的财富,建立了缅甸。
成为明朝乃至后来清朝在西南的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