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经典改编之殇》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票房和口碑遭遇了双重滑铁卢,这一结果似乎早有预兆。它的票房最终仅有 500 多万,与预期相差甚远,成为了影史上的一大票房惨案。而豆瓣评分也从 4.0 一路跌至 3.8,惨不忍睹的成绩让人们不禁对这部电影充满了失望。
这部电影改编自经典名著《红楼梦》,然而却未能成功地将这部巨著搬上大银幕。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一位知名网红教授在看完电影后,发文点评了这部影片,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教授直言 “这回网友是对的”,网友们一边倒的差评确实不无道理。在教授看来,这部电影就像是 B 站上的红楼梦影视剧剧情解说,缺少了解说者的语音和字幕。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试图囊括《红楼梦》的全部主要事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回顾以往的改编作品,87 剧版有 36 集,89 电影版更是分为六部,即便如此,也未能展现原著的全部内容。而这部电影仅有 116 分钟,却想做到面面俱到,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导演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将复杂的故事简单化,立体的人物平面化,有机的整体碎片化。不熟悉原著的观众很难搞清楚其中的因果联系,而原著党更是难以接受如此粗糙的改编。
对于大众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充满魅力的文化巨著,人们对它既充满好奇,又心怀敬畏。导演要求演员们读《红楼梦》不止两遍,可对于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两遍真的够吗?正如教授所说,《红楼梦》需要慢慢细品和体验,不能生吞活剥。87 剧版和 89 电影版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对原著的精彩演绎和剖析,还在于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如今的年轻演员们真应该好好学习琢磨一番。
然而,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导演却太过自以为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观众。这部电影强化了戏剧冲突,采用了 “贾吞林财” 的观点,拍成了 “阴谋与爱情” 的类型片,把《红楼梦》给拍浅了。这种套路狗血的改编方式,虽然是导演所擅长的,但并不适用于《红楼梦》。教授认为这是对原著中所有主要当事人的智商和情商的侮辱,既不合原著前 80 回的精神,也不合新一代年轻人的口味。
虽然电影也有一些打动教授的时刻,但他认为这不是改编的成功,而是《红楼梦》本身的伟大。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口碑和票房的惨败,是注定的结局。看似耗费了 18 年时间和巨额资金,却根本没有理解《红楼梦》的精髓。导演只是一味地迎合市场,追逐利益,没有对经典的敬畏和尊重,最终导致了翻车。
87 版《红楼梦》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在一次演讲中就曾直言,重拍的《红楼梦》如果把宝黛钗的爱情线渲染,就是降低了观众的审美标准,是对观众智慧的一种侮辱。创作者在误导观众的同时,也会收到错误的反馈信息,从而让制片人、投资者变得唯利是图。
经典可以翻拍,但必须心怀敬畏,秉承匠心精神,精益求精。如果只是为了追逐利益而亵渎经典,侮辱观众,那么必然会遭到失败。希望未来的影视创作者们能够从这部电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用心去解读经典,用诚意去打造作品,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亲爱的读者们,经典名著之所以能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它们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永恒的价值。《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而对于经典的改编,我们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一方面,我们期待看到新的演绎和解读,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容忍对经典的肆意篡改和亵渎。只有当创作者们真正理解经典的价值,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创作出让观众满意的作品。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优秀的经典改编作品的出现,让经典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