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寞到火热,抽水蓄能迎来投资潮。
拥有灵活性调节系统,才能真正享受风光带来的电力。
先前,抽水蓄能主要基于传统电力系统规划,由于其功能定位和市场电价的缺失,发展一度滞后。如今,在迅猛发展的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下,抽水蓄能作为新能源消纳及调峰填谷的利器迎来了火热的投建潮,频繁出现在各地政府、央国企规划及建设清单里。
就在近日,7000亿电力巨头的长江电力,在抽水蓄能又有了大动作。
水电巨头发力抽水蓄能
日前,长江电力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事会同意由湖南攸县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湖南攸县广寒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据了解,投资金额高达上百亿,预计总计109.97亿元。
该项目是湖南省“十四五”规划能源建设重点项目,电站装机总容量高达180万千瓦。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建成后,主要承担湖南电网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
今年以来,已有数十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或核准或开工和签约,项目规模普遍在120万千瓦到240万千瓦,单个电站投资规模也平均在70、80亿元起。抽水蓄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超级充电宝
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持续上升下,抽水蓄能迎来前所未有的需求。
在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光伏发电、风电摇身一变成为我国的第二、第三大电源。
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5.85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2.9%,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之和已经突破11亿千瓦。
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像靠天吃饭的风、光电并网后,在高峰时段难以发挥顶峰供电作用,遇上极端天气又出力有限,还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引起的突发状况不断,这让本就调峰压力山大的电力系统更加“头疼”。
而抽水蓄能等调节性电源将有力消解新能源发电的时间错配。
不过,双碳条件下,煤电、气电等因受制于碳排放,进而约束了在网煤电、气电机组容量;水电则受制于水库的调节能力和地理分布。
相比之下,抽水蓄能是目前看来最适合用来为电力系统调峰填谷的得力干将。
它利用两个地势高低不同的水库,在电网电量多的时候抽水蓄能机组将水抽到高处的上水库,相当于给充电宝充电,电网电量不够用的时候再将上水库的水放到下水库,相当于给充电宝放电,发的电补充到电网缺口。
而且,抽水蓄能也是度电成本最低的储能技术之一,兼具使用寿命长、转换效率高、装机容量大、持续放电时间长等特点。
所以在新型电力系统中,配备足够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
建设加速
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投运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约为6200万千瓦。
而今年一季度,抽水蓄能新增并网容量为160万千瓦,截至2024年3月底,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到了5254万千瓦。虽然这两年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但按当前并网速度来看,要实现规划目标仍有较大距离。
此外,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拟开工1.8亿千瓦抽蓄项目,重点实施“双两百工程”,即在200个市、县开工建设超200个抽蓄项目。
在巨大的需求缺口之下,就连过去几乎没有抽水蓄能项目的西北地区,也开始对此产生兴趣,并纷纷上马相关项目。
政策助推下,抽水蓄能行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譬如,《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展各省(区、市)抽水蓄能电站需求论证、省级抽水蓄能资源调查行动,明确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规模和布局,编制全国新一轮抽水蓄能中长期规划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的开发建设,也将为抽水蓄能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2020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了全国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和规划研究等工作;2023年,首个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印发,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进入新阶段。而抽水蓄能是水风光基地的关键调节电源,未来也将再次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石油Link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