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太阳爆炸了,人类该怎么办?
电影《流浪地球》正在新春档热映,好评如潮,我也认为流浪2无论是讲故事的能力,还是画面表现力,都比流浪1进步巨大。
原著小说字数仅有2.3万,还不如一篇硕士论文,于是我耐着性子读完,只用了2小时。
我发现,原来电影仅仅是借了小说的世界观背景,大部分情节是原创的,就好比是拿同一个锅子炒另一道菜。
小说原著的风味与电影截然不同,其中有什么有趣的点呢?且听小歪和大家掰扯掰扯。
流浪地球小说的世界观2000年,刘慈欣大开脑洞,设立了两个假设。
假设1:科学家观测发现,太阳在四百年内将发生氦闪(失控核聚变),这时候地球会瞬间被汽化,灰飞烟灭。
假设2:人类有能力也有魄力带着地球逃跑,飞往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比邻星。正如电影描述一样,流浪地球计划通过行星发动机先令地球停止自转,再不断加速飞离太阳系,直到2500年后到达比邻星,再将地球安顿下来,这一共需要100代人的努力。
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小说描绘出一个宏大无比、匪夷所思的动人图景。
原著小说与电影差异巨大小说开篇,地球已建成行星发动机,停止自转。
书中的“我”以一个冷峻的旁观者视角目睹和叙述了地球逃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没有刘培强、图恒宇、周喆直、马兆等人。
小说没有MOSS人工智能,更没有它制造的一系列危机。
小说非常聚焦“逃”的过程,人类顺利推走月球,利用木星引力弹弓达到逃逸速度。
关于怎么逃跑的问题,人类分为两派:地球派和飞船派,到底是带着地球跑路还是坐着飞船跑路?
电影把飞船派略去,浓墨重彩讲述数字生命派,这个改动有些牵强,因为数字生命讨论的是怎么活而非怎么逃,无法和流浪地球计划在意义维度上并列,从而导致了主旨有些许割裂感。
原著中为了驳斥飞船派,老师拿出一个生态球,生物循环所需食物链一应俱全,但生态球几天就崩溃了。以实验证明越小的生态系统容错性越低,即使飞船造得大如城市也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地球这样规模的生态球才能支撑起最稳妥的生命环境。
总之,小说和电影的差异极大。
自然奇景现小说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侧重描绘地球逃亡产生的一系列奇妙景象,令人叫绝又符合基本的物理学原理。
1.永昼与永夜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白天与黑夜交替。
当人类强制踩“刹车”,让地球不再自转,昼夜就不再交替。
主角出生时,地球刚好刹车,此时他所处地方正遇到黄昏,于是东半球处在永远的黄昏中。
2.行星发动机
“我”跟着老师参观了太行山旁的行星发动机,它们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基础。
“想像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像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发动机有11000米高,人如细菌,发动机如宫殿的立柱,足见地表上巨物的有多骇人。
世界上安置了12000台发动机,都安装在北美和亚欧大陆,只有坚硬的地壳才能经得起如此强的推力而不崩裂。无论是发动机占地污染,或是地表气候严峻,人类都不得不钻进地底生活。(作者似乎忘记了动物植物的状况)
发动机都依靠“烧石头”(核聚变),把山挖空,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所以电影中索性将其命名为“移山计划”,也有愚公移山的意思。
3.日出恐惧
“我”生活在永昼中,老师带学生环球旅行看日出,但是看日出不是沐浴希望,而是遇到仇敌般的深深恐惧。
“终于,我们看到了那令人胆寒的火焰,开始时只是天水连线上的一个亮点,很快增大,渐渐显示出了圆弧的形状。这时,我感到自己的喉咙被什么东西掐住了,恐惧使我窒息,脚下的甲板仿佛突然消失,我在向海的深渊坠下去,坠下去……”
4.高楼流瀑
行星发动机加速导致海洋潮汐变化,产生的高温溶解了极地冰川,海平面上升,吞没了大部分城市,于是出现了下面这一幕:
“我们很快到达了海边,看到城市摩天大楼的尖顶伸出海面,退潮时白花花的海水从大楼无数的窗子中流出,形成一道道瀑布……”
人类文明的成果被自然之力撕扯。看到这样的画面真是奇幻浪漫,又无边绝望。
5.飞火流星
在逃离时,地球不得不从小行星带正中穿过,经过大气层摩擦,无数火流星掠过,激起漫天烟尘。
“半小时后,我们看到了火流星,它们拖着长长的火尾划破长空,给人一种恐怖的美感。火流星越来越多,每一个在空中划过的距离越来越长。”
这一幕在电影中被化用为月球危机时砸向地球的陨石群。
男主的父亲被小行星碎片击中,船舱瞬间汽化。
“‘当时那个石块和飞船的相对速度有每秒一百公里,撞击使飞船座舱瞬间汽化了,他没有一点痛苦,我向您保证,没有一点痛苦。’将军说。”
以上奇景,连同滔天巨浪,白茫茫的冰原,都在电影中有所体现,可以说把原著精华的“场面”给用上了。
人类心理、伦理、信仰的变异末世对人类心灵冲击很大。
危急存亡之秋,宗教信仰崩塌,艺术和文学也被压缩到最小程度,人们更没有闲心关注这些,甚至爱情似乎都不那么牢固。
地球在刹车后,第二阶段进行变轨加速,也就是必须绕着太阳公转15圈才能达到逃逸速度飞离太阳系。
地球一圈圈公转,距离太阳时近时远,每当靠近太阳,人们心中无比紧张,到远日点时就有所放松,这就形成了“俄罗斯轮盘”恐惧,多年折磨着人类的精神。
“人类的精神像在荡着一个宇宙秋千,更适当地说,在经历着一场宇宙俄罗斯轮盘赌:升上远日点和跌向太阳的过程是在转动弹仓,掠过近日点时则是扣动扳机!每扣一次时的神经比上一次更紧张,我就是在这种交替的恐惧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
感情在小说中比希望更珍贵,通常是一闪而过。
有一段主角爸爸出轨的剧情,看起来匪夷所思,又发人深思。
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
“她是谁?”妈妈平静地问。“我的小学老师。”我替爸爸回答。我升入中学已两年,不知道爸爸和小星老师是怎么认识的,也许是在两年前那个毕业仪式上?
“那你去吧。”妈妈说。
“过一阵我肯定会厌倦,那时我就回来,你看呢?”
“你要愿意当然行。”妈妈的声音像冰冻的海面一样平稳,但很快激动起来, “啊,这一颗真漂亮,里面一定有全息散射体!”她指着刚在空中开放的一朵焰火,真诚地赞美着。
爱情这种东西,只是国泰民安,生存无忧后的奢侈品。
正如大刘比喻:这个时代,死亡的威胁和逃生的欲望压倒一切,大家对地球和太阳位置更关心,至于爱情么,只用余光一瞥,像赌徒盯着轮盘的间歇喝一口水那样。
小说中的“我”还参加了奥运会滑雪比赛,太平洋都冻住了,“我”划着雪橇从上海往纽约而去,从中感受到极致的孤独和清冷。
“我正处于地球最黑暗的部分。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广阔的星空和向四面无限延伸的冰原组成的,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尽头,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尽头。而在无限的星空和无限的冰原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雪崩般的孤独感压倒了我,我想哭。”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日本姑娘,她的雪橇卡在冰里(大刘对日本女性有些执念,三体中的智子也是这样)。
“她的长发在冰原上的寒风中飘动着。你知道这时遇见一个姑娘意味着什么,我们的后半生由此决定了。她是日本人,叫山彬加代子。”
水到渠成,两个年轻人滑到终点就领证了。
由于环境恶劣,生育权需要抽签,三对夫妇只有一对能抽中。望着抽中的绿点,加代子很高兴,而“我”不这么想,孩子出生在这个苦难的时代,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对爱情,“我”并不太在意,当初和加代子在一起也许只是为了慰藉太平洋上永夜的孤独,后来她投身叛军战死,“我”并未动容怀念。
岩浆吞没地底,主角母亲来不及逃生被淹没
至于亲情友情,妈妈被地底岩浆吞没,爸爸被小行星陨石汽化,两位儿时伙伴去了地表再也没回来,面对这些,“我”基本麻木无情,没有流露多少痛苦。
大叛乱大叛乱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剧情,堪称点睛之笔。
四个世纪后,民间人士观测到太阳毫无变化,于是有一种惊人的谣言开始流传,愈演愈烈。
“公民们!地球被出卖了!人类被出卖了!文明被出卖了!我们都是一个超级骗局的牺牲品!这个骗局之巨大之可怕,上帝都会为之休克!太阳还是原来的太阳,它不会爆发,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它是永恒的象征!爆发的是联合政府中那些人阴险的野心!他们编造了这一切,只是为了建立他们的帝国!他们毁了地球!
很快民众情绪被调动起来,发生大规模叛乱,叛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流浪地球驾驶室(有城市一样大)。
驾驶室内景
代表联合政府的最后5000人,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投降。
最高执政官说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我们本来可以战斗到底的,但这可能导致地球发动机失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过量聚变的物质将烧穿地球,或蒸发全部海洋,所以我们决定投降。
我们理解所有的人,因为在已经进行了四十代人、还要延续一百代人的艰难奋斗中,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个奢求。
但也请所有的人记住我们,站在这里的这五千多人,这里有联合政府的最高执政官,也有普通的列兵,是我们把信念坚持到了最后。
我们都知道自己看不到真理被证实的那一天,但如果人类得以延续万代,以后所有的人将在我们的墓前洒下自己的眼泪,这颗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们永恒的纪念碑!”
电影第一部中Moss的名言:“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就是出自这里。
这段庄严崇高的陈词非常感人,我反复看了好几遍。
然而叛军认为这5000人死一万次都不能恕罪,于是把他们丢在零下100度的冰面上,让严寒慢慢夺走他们的生命。
他们已经死了,岸边几十万名叛军目光中的怒火依然不息,这时候叛军开始唱歌,那首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
活着的人相信太阳没事,太阳是神圣不灭的,之前我们人类怀疑太阳要死亡简直是糊涂!
突然!所有人的眼睛都看不见了,太阳发出剧烈的白光!
太阳氦闪终于还是发生了!
在这突然出现的灿烂阳光下,海面上最后的地球派们仍稳稳地站着,仿佛五千多尊雕像。
这些雕像被映照得熠熠生辉,神圣不灭。
活着的人明白过来,开足马力驶向遥远的星系,踏上流浪之旅。
小说最后的一首诗,正是电影中周喆直先生反复提及的台词来源。
启航的时代太远太远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我知道已被忘却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鲜花重新挂上枝头
小结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非常优秀,小说的单线叙事比起电影的三线交杂,显得更清晰明了。
他考虑的是流浪地球计划顺利运作后,会得到什么结果?
首先对地球自然界造成的变化,停止自转,失去昼夜不再更替,摆脱月球,借力木星,滔天巨浪,飞火流星,大洋冰封等奇景的出现。
其次环境的恶劣,也导致人类的感情淡漠,孤独而艰难,谣言和叛乱。
他的叙述口吻总是那么冷峻严酷,仿佛是自然频道的演播员在说着动物的生死,这就是大刘的神格视角吧。
宇宙大道面前,人类小如细菌尘埃,百代后尚有希望,绝望、悲哀与无奈的感觉充斥其中。
小说诉说着渺小的人类在宇宙规律面前挣扎,饱受痛苦而变得麻木无情,基调是忧郁的蓝色。
而电影传达的勇气献身、集体团结,家国情怀热烈感人,基调是激昂的红色,当然还有人工智能附加路线的诡秘黑色。
有空的时候,翻翻原著吧,这样你会更清晰地认识到刘慈欣与郭帆团队有多了不起。
我是江户小歪,码字不易,如您喜欢本文,请点赞转发支持一下,谢谢。
(漫画和影片截图来源于网络,图侵删)
的确,我也是很早看过原著。原著更像一部太空史诗其中的一幕,充满悲剧的英雄主义色彩。电影为了符合商业大片的要求,增添了多得多的戏剧冲突情节,除了大的背景不变,其余的基本已经与原著相差甚远。
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吗?这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大刘想说的其实只有一点,就是愚蠢的人类可以有多么可怕
和三体一样,海边的人们看着太阳氦闪,和程心看着太阳系二维化一样的令人无语。
有时候,团结是要付出代价的;共识需要鲜血来凝结。
傲慢,是挡在人类发展路上最大也最不容易发现的山。
我买了这套漫画书,确实大赞
下一部,智子该来了吧。
不错不错
这个得是几万年后的事情了吧,就这发动机人类得啥时候才能造得出来?[吃瓜]
小说很精彩,电影也改编的很成功,小说改电影很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郭帆的水平真的很高
原著太黑暗,太惨烈测…
之前看过一部灾难片叫《地球停转之日》,不觉得地球停止自转,除了小说里说的,就能一切如常!
电影要想进一步突破,就必须拍叛军和氦闪,这种点睛之笔已经超越了科幻
别误导读者 两小时看完你这也没看完全部,,,文章说的这些也就是小说一部分而已,这只是中间那一段,反倒最触动我的是小说开头,地球大炮刚造成那段,还有祖孙三代,为了地球那条打通的隧道奉献了一声的精神,
流浪地球本就是短篇,电影是改编的
我支持数字生命,当我身体死了后,我的思想记忆用数字记录保存下来。人工培育出新的生命体后,就像阿凡达一样把我的数字信息输入生命体,这样我就又活过来了。
我们九漏鱼的原则是:我书读的少,但你不能骗我。天王老子来了,也要给我讲道理。不合逻辑的鬼话,谁说都不好使。伟大、光明、正确的相对论说:n个对象n种速度,与光赛跑,一秒钟后光距离这些对象的距离都是一样的30万公里。九漏鱼问,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