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憋宝”需谨慎别被古玩“热昏头”

消费日报 2024-04-26 09:22:10

从商周的甲骨、两汉的古玉,到大明成化的斗彩鸡缸杯,大清乾隆年的转心瓶,储秀宫御用的翡翠麻将牌,再到徐悲鸿的奔马,启功的书法,顾景舟的紫砂壶……如今,线上销售古玩的直播间里,可谓是精彩纷呈、“珍品”频出。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古玩热”在神州大地逐渐升温。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项,收藏者人数超3千万。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2002年10月28日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允许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进行流通,也促进民间收藏更加火爆。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电商直播的普及,古玩的销售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国外矿主与商界大佬真情回馈,宫观殿宇联手拍卖行“清库存”,国营瓷厂库房“甩货”,老宅古墓现场寻宝,业界泰斗与玄学大师开启“国宝进万家”……线上销售古玩的剧情演绎花样百出,不少网友被各种营销剧情所吸引,并对此深信不疑,一件件“传世名作”纷纷“秒速”成交。

记者发现,很多销售古玩的直播间名称都与一些知名的机构有相似之处,包含“荣宝”“国礼”“雍和”“文物商店”“景德镇”“海外回流”等关键词语,给人一种实力雄厚与品质保障的双重心理暗示。此外,主播在展示藏品的时候,会通过网络查询价格、对比拍卖行成交纪录、展示博物馆典藏图录等手段,向消费者展示其所售古玩的真实性和超高性价比。一些直播间的主播会在口播中明确说明古玩年份、市场参考价等信息,并出示“鉴定证书”,还有一些直播间邀请“专家大师”在直播间现场进行产品介绍和鉴定。而大多数主播在古玩的介绍中,只会着重展示一些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如瓷器的底款、书画的题跋、珠宝的颜色及光泽等,对于所售古玩的品质的优劣及年代的新老,不作出保证及评判。

记者注意到,很多主播在介绍所售古玩的重点信息时,都会采用“话术暗语”进行商品描述,如大清乾隆年被说成“如懿传的时代”,权威的博物馆或鉴定机构被说成“北京的某宫”“上海的某馆”,产品的价值被描述成“几万张红票票”“和某宫珍宝馆的藏品一模一样”。主播解释,此举是怕口播内容涉及直播话术违规,又怕被同行认为恶意竞争,因此不能明确说明。

对此,北京柏舟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发耀表示,直播中的“话术暗语”实际上是商家在经营过程中逃避法律责任的手段。“如果商家没有向买受人对古玩的年代、品质等给出明确的‘保真’承诺,由买家自行判断后购买,一旦发现所购古玩为假冒产品则与商家无关。古玩作为一种蕴含高度不确定性的特殊商品,其交易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难以保证。现实中,若没有证据证明商家在交易过程中作出虚假陈述,其产生的交易风险应当由买方自行承担。再结合买卖双方的较低成交价格及相应的交易习惯,可认定为法律所允许的正常古玩交易活动,不属于消费欺诈。”孙发耀律师解释道。

孙发耀律师表示,古玩行业惯例虽不要求卖方保真,但有些商家若明知所售商品为假,却以虚构来源、编造故事、仿造鉴定报告等方式,以不合理的高价出卖产品的行为,则属于故意诱导买方作出不合理的判断,买方可要求撤销合同。商家以出具鉴定证书、虚构文物历史及市场价值的手段销售假冒古玩的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属于诈骗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可能构成诈骗犯罪,依据不同的犯罪事实及情节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业内人士指出,古玩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一种高雅的“玩”,关键在于“用心”。钱少有钱少的玩法,钱多有钱多的玩法,收藏不仅限于名贵的古物,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现代工艺品或生活用品,同样可以进行收藏,如火花、烟标、酒瓶、钥匙扣、马克杯、糖纸、橡皮……只要收藏达到系列化与规模化,都可以在收藏领域中独树一帜。

北京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张茹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收藏爱好者应该对自己的收藏有一个定位,收藏自己喜欢的、价位能够承受的藏品。在收藏初期要多去故宫、博物馆学习,要有一个逐步学习、提高的过程,然后再慢慢进入实战阶段,不要抱着投机的心理只听别人说,要有自己的鉴赏力。

左 鲤

0 阅读:10

消费日报

简介: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