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猴痘病例,并引起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期,特别是2024年8月份非洲及全球多地疫情再次升级,报告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也相应增加,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峻挑战。猴痘相关的话题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一、猴痘的传播途径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人或受污染的环境而传播。该病毒属于正痘病毒科,其症状通常较为温和,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尤其是在儿童、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中。
1、直接接触传播
这是猴痘病毒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与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部位直接接触,人类可能感染猴痘。直接接触猴痘患者的皮疹、结痂、体液或口腔分泌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被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如衣物、床单、毛巾、餐具等)而感染。这些物品可能被受感染动物或患者的体液、皮肤分泌物等污染。
3、飞沫传播
当猴痘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病毒的飞沫。如果与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就有可能通过吸入飞沫而感染。
4、母婴传播
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猴痘病毒,病毒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患病。此外,分娩过程中或产后通过母乳喂养也可能传播病毒。
二、猴痘的症状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7至14天,最长可达21天。猴痘的症状主要包括前驱期症状和皮疹期症状。
前驱期症状通常包括发热、淋巴结肿大、肌肉痛、乏力、虚弱、食欲减退、背痛、喉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持续2-4天。
随后,皮疹在发热后的1-3天内从口腔黏膜开始,逐渐发展到面部、四肢,直至手掌和足跖。皮疹的数量从10-150个不等,可以成批出现,每个皮疹从斑疹发展为丘疹、水疱疹、脓疱疹,直至结痂。皮疹处可能伴有疼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疼痛。此外,在皮损恢复期,病变位置可能出现瘙痒。
三、如何预防猴痘?目前,对于猴痘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休息、补充水分和营养,防治并发症,加强护理,保持眼、鼻、口腔及皮肤清洁。常用的药物包括退热药(如吲哚美辛)、抗生素(如西多福韦)以及用于皮肤破损的消毒剂(如碘伏)。
预防猴痘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人传人接触以及环境清洁和消毒。尽管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有所不同,但接种天花疫苗(也称为牛痘疫苗)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此外,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特别是非洲地区的野生动物或宠物,以及避免食用野味,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