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笔楼|汗水浇灌的枸杞,不容硫磺熏“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4 12:21:07

近几日,媒体曝光“枸杞加工黑幕”新闻,令“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广大网友慌了神,也让枸杞主产区种植户伤了心。

小枸杞链着大产业,是西北部分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帮手。这种食药两用的小红果,既承载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更是主产区的富民产业,凝结着种植户和产业链各环节的希望和期盼。

“硫超标”“毒枸杞”威胁消费者健康,也让帮助农民刚刚走出贫困的产业蒙尘。大西北的枸杞,一头牵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一头牵着杞农的致富梦想。农民们多年汗水浇灌出的枸杞品牌,不容脏手抹黑!

近日,媒体曝光了青海、甘肃等枸杞产区违规违法生产加工的乱象。

报道称,个别商家为使枸杞色泽鲜亮“卖相好”,明知会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仍违规使用工业硫磺和焦亚硫酸钠处理枸杞,致使枸杞二氧化硫含量严重超标。

报道激起公众对枸杞及相关品类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

报道中涉及的甘肃省靖远县和青海省格尔木市,很快分别发出通报,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和工作专班,彻查枸杞种植加工销售环节相关问题,对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依法严惩。同时举一反三,组织开展枸杞生产加工销售问题专项排查,调查处置结果将及时向全社会公布。

枸杞是大自然对大西北的馈赠,主要分布的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多是曾经的贫困地区。经过广大种植户多年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浇灌,枸杞已成为西北的一张名片,是当地农民脱贫摘帽的“铁杆庄稼”。

近年来,枸杞种植地区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形成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让贫困地区得以因地制宜培育出可持续、有奔头的致富产业。

这次少数不法商贩和农户的违规行为,损害的是整个行业来之不易的品牌和声誉,让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广大种植户买单。

涉事地方的快速响应、广大杞农的愤怒谴责,表明了当地爱护重视枸杞产业、保障食品安全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明确的禁令规范面前,个别商户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突破底线违规使用工业硫磺;获得“无公害产地”的认证后,仍出现违规违法的生产经营。这充分暴露出枸杞及相关产业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严密,监管措施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让不法行为钻了空子,给“脏手”留下空间。

“硫超标”枸杞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必须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坚决斩断伸向枸杞产业的“黑手”。

此次涉事地政府及时回应关切,坦诚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是个好的开始。接下来,只有及时调查公布核查结果、严惩违法责任人,才能真正震慑怀揣侥幸的潜在违法者,重整市场秩序。

培育一个农产品品牌,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功夫,需要几代人洒下无数的汗水。但几个不法商贩、几户短视农民,就足以让整个产业蒙尘、让全体杞农受损,甚至毁掉一个品牌。

要让小枸杞支撑起大产业,政府部门、行业机构需要加大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指导、监督。还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实现产品可溯源,使供应链整体透明可查,精准迅速打击违法违规者,重塑消费者信任。

危害食品安全,没有一个赢家。不知内情的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守法经营的种植户受到牵连,整个产业链受到冲击。就是那些得了一点蝇头小利的违规者,也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大锅里空了,碗里不可能有。呵护好整个产业链条,每个环节上的人才能持续受益。

2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