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源话||田桃源:招魂我自向诗湖

岩白鳞 2024-09-07 02:43:09
仙源话 || 田桃源:招魂我自向诗湖

原创 印象桃源

图/太极摄郎 文/田桃源

迷津莫再问前途,

消受江头酒一壶。

容易飞花随逝水,

招魂我自向秋湖。

这是宋渔父先生的诗。时近中秋,我忽然想到他的“招魂我自向秋湖”。招魂,招什么魂,宋教仁招国家的魂,田桃源招桃源的魂,我们常说“产业是根,文化是魂”,那么桃源的文化之魂是什么,在哪里?如何招?

首先,看“桃源”二字之来源,这就像我们考证自己的姓氏一样,不能数典忘祖。只要是桃源人,都知道“桃源”二字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序》。

原来——诗才是桃源的文化之魂。昨天桃源县文联组织十个协会的骨干培训,袁世雄主席、冯学军主席和我谈起他县的文艺创作,好像有些不自信,特别是石门,不仅有中国散文最高奖得主张天夫老师,有骏马奖得主刘少一主席,而且有韩主席的书法亮相十三届全国书展,还有音乐也独领风骚……

而我不以为然,作为桃源县作家协会主席,我认为诗歌才是我们的强项,抓住了诗歌,也便抓住了桃源的魂。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以降,桃源一直是诗的王国。屈原行吟沅水,“乘舲船而上沅兮”,李白在这里滞留,“至今不出烟溪口”,刘禹锡在这里玩月赋诗,并题“桃源佳致”。

及至宋代,梅尧臣、王安石、苏轼、朱熹、陆游等诗人都为桃源留下大量优美的诗词和散文。元明清及近代以来,诗人们在桃源写的诗无计其数,刘有恒先生生前编的两本《桃源历代诗词校注》非常厚实。

只要有诗,桃源就没有掉魂!早在2008年,我县就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乡”。《桃源诗词》、《桃源诗乡》、《桃源诗刊》、《诗韵桃源》影响力不小。

千百年来,桃源人民有着吟诗作词的传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文化立县、经济强县战略,推动了中华诗词在县域内的流传和发展。

目前,全县诗词作者、爱好者队伍达11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1.15%,各行各业的优秀诗词作者不断涌现。有20多名作者出版过诗词专辑。

桃源作家队伍中,很多作家诗人多次获得过国家和省、市奖项,经常在《诗刊》和《词刊》等报刊发表作品。

目前,桃源县作家协会在筹划两件大事,第一是设立“桃源昌耀诗歌奖〞,目前田桃源正在四处化缘,一旦经费到位,即向上级报告。第二是打造“桃源诗岛”,等天气凉快就去现场规划设计,有望明年开春,就会在岛上展现盎然诗意,每一条阡陌,每一棵树,都以诗或诗人命名,桃源乃至常德的诗人都会找到他们自己的诗名。

文化要自信,桃源文化抓住了诗,就是找到了魂,我们就会拥有文化自信。

中秋节前,田桃源准备招集一群诗人,在竹溪茶舍搞一次迎中秋诗会,吟诗作对,品茶喝酒,烤一只羊,吃沙坪的老月饼……

迷津莫再问前途,

消受竹溪酒一壶。

且赏飞花随逝水,

招魂我自向诗湖。

治学三分匪气,练剑半个书生

0 阅读:1

岩白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