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航母速度都在30节左右,30节换成汽车的速度可以跑多快?

地图可解天下 2023-12-16 12:25: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写作的动力

通常我们将航母或者驱逐舰等海上武器的速度叫“节”,而海上距离则叫“海里”。很多人好奇,“一海里”或者“一节”换算成陆地交通是个什么概念?

2012年9月25日,标志着辽宁号航母的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海军中首艘也是第一代的现代化航空母舰,被命名为“001型航空母舰”。在构想阶段,辽宁号的设计最高航速定为29海里,而随后开发的“002型航空母舰”——亦即山东号,其设计航速稍高,达到了31海里。

我们意识到,由于其庞大的尺寸,航空母舰被视为世界上最大型的船舶,因而被誉为“海洋之王”。其主要的作战能力来自于搭载的战斗机群,同时还得到驱逐舰、巡洋舰、补给船和潜艇等辅助舰只的支持,共同构成了航母打击群,拥有强大的作战和战略威慑能力。然而,正如所有巨兽般,航空母舰也有其脆弱之处。随着导弹技术和潜艇战术的不断进步,它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因此,航母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们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战术演变才能保持其威慑力和生存能力。在和平时期,航母的存在就是一种强大的外交手段,它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仅是通过武力,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力和震慑力。说到这,小伙伴会好奇,现在不管是核航母还是常规动力航母,其航速基本都在30节左右。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打击,就不能把速度调快点吗?

"节"这个单位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用船只航行的早期。在那时,航海者需要一种方法来估计他们的航速,以便于计算航行时间和规划航线。他们通常会使用一段绳子,其上绑有等距的结,将其抛入水中,通过计算在特定时间内经过的结数来估计船只的速度。

因此,速度单位“节”不仅仅是一个度量标准,它还承载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测量速度的方法已经变得更加精确和科学,但“节”这个单位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定义。在现代,GPS和其他高科技导航工具可以精确测量船只的速度和位置,但无论是商船船长还是海军指挥官,他们在交流航速信息时仍然习惯使用“节”。国际度量衡系统的这一决定,不仅是对海洋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全球通用性的一个提升。

目前,国际度量衡系统已经正式采纳了“节”作为速度单位,其中1节等同于每小时1海里的速率。海里本身是一种专门用于海洋距离测量的单位,其长度相当于地球赤道上一分钟角度所对应的弧长,即地球赤道总长度的1/360部分,大约相当于1.15078英里。以国际标准单位米来表示,1海里等于1852米。事实上,在二战期间,航母的速度可达40节,大约70多公里每小时。然而,这样的速度对海军而言存在风险。

由于航空母舰是大型舰艇,海上航行阻力巨大,且作为舰载飞机起降的唯一平台,过快的航速会导致不稳定,威胁飞机的安全起降。设想一艘船航行以20节的速度前进,其中1海里等于1.852公里。将这些数据应用到转换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20节实际上等同于每小时37.04公里。虽然这个速度在海上可能被认为是标准的,但如果在陆地上,它并不显得特别快。通常情况下,海上的大型船舶会以30节的速率航行。如果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30节的速率转换成公里每小时大概是55.56公里。

然而,航空母舰的设计者们对此问题并非没有准备。他们在设计时便考虑到了如何在保持高速航行的同时,确保舰载飞机能够安全起降。通过对航母甲板的特殊设计,如采用阻拦索和弹射器等一系列复杂的装置,使得飞机能够在相对较短的距离内完成起降。此外,航母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会长时间保持最高速度航行。

一般而言,除了在躲避敌方攻击或赶往战场时可能需要高速航行外,航母在执行飞行任务时会降低速度,以确保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此时,航母的速度通常会控制在适合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最优水平。同时,航母的航行速度也受到了海况的影响。在海浪较大的情况下,即使航母的技术允许高速航行,指挥官也会出于安全考虑降低速度。毕竟,航母作为海上舰队的核心,其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舰队的战斗力。

0 阅读:4

地图可解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