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五姓七望and七姓十家

乾隆商业 2024-10-30 10:01:14

五姓七望:是指隋唐时代在社会上享有崇高威望和地位的五支世家大族,因其中崔氏和李氏各有两支,所以合称“五姓七望”。具体包括:

• 陇西李氏:源自皋陶(gāo yáo)之后,世为理官。周朝时相传有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其后秦国的司徒李昙的长子李崇为陇西郡第一任郡守,即陇西房始祖,被后人尊为陇西李氏的始祖,其子孙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到唐朝时陇西李氏连续出了10位宰相。

• 赵郡李氏:李姓的第二大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柏人侯李昙,李昙之子李玑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为赵郡房始祖。

• 博陵崔氏:崔姓源于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崔姓得姓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后来部分族人南迁。到汉魏南北朝及隋唐时发展成为强宗大族,在唐代,博陵崔氏分衍出多个支系,人才辈出。

• 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同出一源,秦朝时崔杼的后裔崔意如(秦国大夫、汉东莱侯)被封为东莱侯,其长子崔业在清河东武城定居,后代发展成为清河崔氏。唐代时清河崔氏出了众多高官,累计出了29位宰相。

•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后代卢钦、卢珽、卢志、卢谌等累居高官。到唐代先后有8位范阳卢氏成员官至宰相。

• 荥阳郑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姜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其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以故地荥阳为郡望。东汉末年逐渐发展为高门望族,入唐之后仍为望族,有11人为宰相。

• 太原王氏:最早登上一流门阀士族的家族,东汉末年的王允把这一家族推为天下名门。在魏晋南北朝时,太原王氏曾封侯拜相,出将入相,也曾屡遭磨难。到唐朝时,孕育出了王勃、王之涣、王昌龄、王维等一批顶尖诗人。

这些世家大族在隋唐时期恃其族望,耻与诸姓联姻,傲慢地仅限于内部通婚,以保持高贵的血统。但随着科举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唐末的农民起义等因素,士族制度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五姓七望也逐渐没落。

七姓十家:亦称“禁婚家”,是唐朝时期“山东士族”中的几个世家大族,由北魏四姓、五姓发展而来,是唐代社会影响力最大、最具清望的十个家族,地位居全国甲族之首。

这里科普一下“山东士族”的概念,山东士族可不是指的“山东省”的士族。

( 山东士族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是魏晋以后,特别是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定族姓之后,固定下来的历史概念,是指崤山以东广大范围内的门阀士族。

山东士族,从地域上说,华山、崤山以东广大范围内,是相对于关中、塞外和南方的文化地理概念,而士族则是指在这个地域之内的士族,以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为代表。

因此,隋唐时期所谓的山东士族仅指在北朝发展的士族,以崔、卢、郑、李、王为代表。)

这十个家族分别是:北魏陇西李宝之六子,太原王琼之四子,荥阳郑温之三子,范阳卢度世之四子、卢辅之六子、卢溥之六子,清河崔宗伯之二子、崔元孙之二子,前燕博陵崔懿之八子,西晋赵郡李楷之四子。

唐高宗时曾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但实际上没有达到效果,他们仍然暗中相互聘娶。

关陇八大家:包括‌陇西李氏、‌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弘农杨氏、‌兰陵萧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

这些家族在‌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例如,陇西李氏不仅在五姓七望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关陇八大家中再次出现,显示了其强大的家族实力。

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也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望族,对当时的社会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太原王氏在北魏和北齐时期非常显赫,其家族成员在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陈郡谢氏在东晋时期就以门阀士族著称,其影响力一直延续到南朝。

弘农杨氏自东汉时期就开始传承,出现了许多高官和名人。

兰陵萧氏则缔造了“两朝天子,九萧宰相”的辉煌,出过21位皇帝和43位宰相。

赵郡李氏也是历史悠久的名门,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清河崔氏则以其强大的家族实力和影响力,在唐朝时期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地位。

0 阅读:6

乾隆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