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室的钱袋子到被迫流浪的民族,爱德华一世为何驱逐犹太人?

聪聪评历史 2023-05-10 23:38:01
引言:

如果问你,在享誉世界的种族中,哪一支最聪明、最会赚钱?恐怕即使充满复杂情感的德国人,大概率也会提起一个民族的名字,那就是犹太人。

犹太教徒装束

我们对其的最初印象,多半停留在二战时,惨遭纳粹残害与驱逐的印象上,事实上,这个号称最会经商的民族,早在1290年,就曾惨遭驱逐,而这次动手的,是向来有着绅士之名的英国人。

1066年,也就是在诺曼征服时期,犹太人为躲避战乱而出走,四处寻找合适的居住地。

当时英国的统治者威廉一世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并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生存保障,当然这些都要以巨额的经济利益作为交换。不过即使此后犹太人很识相地缴纳了保护费,他们能安居乐业的“黄金时代”很快结束了。

随着英国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犹太人的处境一年难过一年,与英国王室、贵族以及宗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直至1290年,爱德华一世直接颁布法令要将犹太人驱逐出英国。

爱德华一世

这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犹太人从受欢迎的客人变成了被驱赶的对象?本文将从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三个方面出发,探析爱德华一世驱逐犹太人的原因。

一、英国王室的“钱袋子”

1066年,原本居住在欧洲大陆的犹太人,因为诺曼征服而接受了威廉一世的邀请,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英国定居。

作为一名统治者,威廉一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完全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看中了犹太人的钱袋子。此外,他还认为可以通过有财力为王室提供资金的犹太人,维持建立不久的诺曼英格兰与大陆之间的联系。

亨利一世

基于这样的想法,威廉一世以及后面的亨利一世等统治者,都通过出台相关政策给予犹太人庇护,打造出了属于犹太人客居英国后的“黄金时代”,犹太人更是乘着这阵东风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中古早期,英国的封建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土地这种资源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通常被牢牢掌握在贵族手中,犹太人作为外来者,并没有资格和条件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分杯羹。

犹太人意识到如果他们想在英国把生意做成功,首先就要尽量避免和英国人产生利益冲突,因为他们客居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在经济上是一种受制于人的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被动,掌握一定的自主权,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改变现行的规章制度,二是另辟蹊径冲出重围,显然后者更实际。

犹太人不愧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市场上潜藏着的两个巨大商机。

虽然英国封建经济制度的自然经济属性明显,可以通过经营土地做到自给自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商品经济就没有发展的空间。相反,无论是土地的主人庄园主还是普通的农民其实都有购物的需求。

庄园主注重生活的品质,追求新鲜感,所以奢侈品一类的商品很受他们的青睐。农民虽然对于物质的需求相对而言没有没那么大,但是一些耕作农具却是必需品,部分地少的农民还得靠购买,才能获取粮食以及布匹等生活必需品。

图片来自网络

需求有了,犹太人有能力满足这些需求吗?当然有!犹太人掌握着先进的手工业技术,能够生产农民所需的布匹以及庄园主会感兴趣的工艺品等商品。另外,由于精通希伯来语,犹太人可以充当从东方带回奢侈品的中间人,以满足庄园主们的需求。

当时为农民提供商品的主要是行商,行商地位不高,又要挑着担子辛苦奔波,故而很少有英国人“自降身价”从事这种会遭人鄙视的苦力工作。

没有了英国人的竞争,犹太人可以说是一家独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积累了资本,还因为为庄园主与农民提供了好用的商品得到了认可。

理查一世

12世纪,英国社会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大,无论是统治者的对外战争、教会活动的投入还是农民上交租税等,都要求助金钱借贷。借贷是很暴利的行业,犹太人死死咬住了这块肥肉,并且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聚集了大量的财富。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英国人自己不抓住这个机会,事实上这里涉及到宗教问题,基督教教会禁止基督徒放债,而借钱取利不违反犹太教教义。

可以说,这个时期,犹太人在英国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即便是对犹太人不像前几任统治者那么友好的理查一世和约翰王都不得不低头,主动为犹太人的借贷事业保驾护航。

图片来自网络

二、被打压的“先行者”

到了13世纪,犹太人的处境随着英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迅速变得恶劣。

英国王室和本土商人,后知后觉地发现了商品经济背后巨大的利益,为了减少竞争对手,独占这块蛋糕,他们开始限制犹太人的工商业活动,为自己铺路。

客居英国的犹太人属于弱势群体,只能眼睁睁看着本土商人因为得到了英王的支持,而拥有了广泛的贸易特权和关税豁免权。不同于本土商人做生意时的一路绿灯,犹太人的工商业活动却处处碰壁,可以走的路几乎都被堵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犹太人的借贷事业也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亨利三世画像

约翰王开始巧立各种名目,向犹太人征收高额的税款,但同时他还颁布了限制放债取息的法令,明摆着就是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而亨利三世时,为了得到一些政治支持,甚至会直接提出免除对方的债务,可以说犹太人的借贷事业逐渐成为了英王的私人小金库。

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颁布法令严禁犹太人从事借贷事业,作为补偿,又授予犹太人进入商业和手工业的权利,并允许他们可以短期租借农场。

不得不说,爱德华一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的这些政策显然与英国当时的社会环境相悖。

图片来自网络

一来本土商人为确保自身的利益不会接纳犹太人,二来基督教徒对犹太人的敌意越来越重,因此犹太人为了生存也只能“辜负”爱德华一世的好意,有的人选择暗中继续从事借贷工作,还有的甚至直接跑去抢劫。

犹太人无视法令的行为激怒了爱德华一世,在1290年发布的政府文书中更是明确指出,犹太人被驱逐的主要原因就是背信弃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不过这也只是官方的发言罢了,爱德华之所以有底气驱逐犹太人,更多的还是因为犹太人对英国王室的财政支持不再是不可替代的,在英国的加斯科尼商人和意大利商人同样能为王室提供大量金钱支持与大规模贷款,甚至意大利商人的贷款服务要比犹太人更让人满意。

图片来自网络

1221—1290年期间,意大利商人平均每年为国王提供贷款高达9000马克,成为了英国王室新的钱袋子。

三、英国各阶层的“眼中钉”

狮心王理查一世时期,英王不断巧立名目向社会各个阶层征税,以筹措十字军东征和远征大陆的军费。

沉重的税款压力逼迫一些贵族向犹太人借高利贷,从而背上了债务。只是,由于王室对于犹太人放贷的限制越来越多,而贵族借贷的金额一般也较大,所以为了降低风险,犹太人将贷款对象集中在了农村的中小地主阶层。

中小地主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多会选择用土地作为借款的抵押,久而久之,犹太人手中就掌握了很多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租用凭证。

犹太人

对于犹太人而言,这些地产与其他作抵押的东西没什么不同,最终放贷的目的只是为了定期收取利息。然而,对于教会和贵族而言,犹太人手中的土地资源,可以成为他们积累财富和扩大势力的绝佳机会。

对于英王来说,犹太人的钱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还是能挤出点的。

而为了应对庞大的税收金额,犹太人只能为了筹得现金而转让自己手中的土地资源。虽然不是犹太人的主观意愿,但是从客观上来讲,犹太人的这一系列操作确实导致了土地流转现象的出现。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社会等级地位与权势的来源,依然是最简单直接的土地资源。一旦发生了土地流转现象,就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被掌握在少数权贵人手中,等级森严的封建土地制度遭到了冲击。

犹太教堂

这种情况下,王权被削弱、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增强,都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王权的威严受到了威胁,英王对犹太人的不满自然与日俱增。

基督教徒早就因为宗教信仰问题排斥犹太人已久,借贷一事开展后,更是因此直接将犹太人定义为“受诅咒的,狡诈的”犹太人。

那些将土地抵押出去的中小地主同样对犹太人怀有敌意,他们认为是犹太人联合贵族、教会设计骗取了他们的财产。这个时期,即使是没有借贷的英国人,也会因为忌恨犹太人借贷事业的暴利,而对其产生不满情绪。

爱德华一世

虽然说,土地流转表面上看起来得益的是贵族一派,但实际上部分贵族也会因此受到反噬,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地产,却挥金如土的纨绔。他们的金钱不足以支撑奢靡无度的生活,只能靠向犹太人借贷以维持纸醉金迷的状态,背上债务的他们怎么看都觉得犹太人阴险狡诈,所以强烈要求英王驱逐犹太人。

一时之间,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对于犹太人的不满。

爱德华一世为了控制住土地流转情况,颁布法令禁止犹太人从事放贷事业,然而终究是利益动人心,为了缴纳高额税款,为了更好地生活,犹太人宁可违法也不愿放弃暴利的借贷市场。

所以,爱德华一世想通过限制犹太人的借贷事业,来改善土地流转情况的愿望最终化为泡沫。

图片来自网络

总而言之,冲击了封建土地制度的犹太人,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与英王的权威,这是统治者的大忌。

而通过各阶层对犹太人态度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犹太人几乎是无差别“得罪了”每个阶层的人,而爱德华一世最终做出驱逐犹太人的决定,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推波助澜。

四、基督教徒眼中的“异教徒”

犹太人客居英国期间和本土居民冲突不断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宗教信仰问题,即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的对立。

就整个欧洲大陆来讲,基督教是民众接受的唯一正统教派,犹太人的“闯入”留给基督教徒的唯一感悟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基督教反犹主义在犹太人进入英国的那一刻,就已经无声无息地开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在1066年到1290年间,英国本土居民就常常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对犹太人产生意见,从而不断掀起反犹运动,针对犹太人展开了一系列袭击和暴力事件,试图打压犹太人在英国的生存空间。

为了进一步抹黑犹太人形象,突出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对立立场,有心人精心排了一场名为血祭诽谤的好戏,即诬告犹太人,塑造其喜欢杀戮的恶魔形象。比如谎称犹太人为了开展逾越节和其他犹太礼仪,谋害本教教徒以获取鲜血等。

尽管是谎言,却成功骗到了很多人,挑起了他们对犹太人的敌意。

不同于普通民众对犹太教的态度,英国的统治者采取了怀柔政策,鼓励犹太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信奉基督教。

犹太人

为了达成让犹太人改宗的目的,多明我修会于1221年在牛津的犹太社区,建立了接收犹太教徒皈依者的地方,亨利三世于1232年在伦敦建立了一处宗教改宗所。统治者建造的改宗所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改宗后的犹太人的避难所与救济院。

在基督教试图拉拢犹太教的人改宗的同时,犹太社团里也正弥漫着反对改宗的情绪,双方好像隔空进行了一场拉锯战,对于选择改宗的同伴,犹太人没有心软,直接出手教训“叛徒”。

1290年,几乎没有发生过暴乱的牛津犹太社区中发生了一起混战,社团里的犹太人集体攻击一个选择改宗的犹太人。可以说,犹太教徒如果决定改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被整个犹太群体抛弃,失去原有的工作与财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时候,改宗所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既可以为改宗的人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也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到犹太教徒或基督教徒的攻击。

改宗所在设立之初确实有些成效,主要是少数生活困顿的犹太人看中了改宗所提供的衣食,选择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不过,更多的犹太人面对外界改宗的压力与诱惑时,反而愈发坚定自己的信仰。

在亨利三世统治时期,共有19名男性与21名女性的名字,出现在官方文件的改宗者名单上,与投入的时间精力相比,这改宗的结果实在不能令人满意。

爱德华一世是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登上王位后他一直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将犹太人这些异教徒教化为基督徒。

犹太人

在他看来,犹太人生活在无知与罪恶当中,他们阴险狡诈、唯利是图,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威胁到基督教本身,自己可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接受基督教教义的洗礼。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化效果,让更多的犹太人“迷途知返”选择改宗,爱德华一世在1275年下达命令,扩建伦敦的犹太改宗所,并且宣布,选择改宗的人不用像之前那样上交全部财产,只需要上交一半的财产给改宗所即可,另一半可以自行保留。

不仅如此,爱德华一世对改宗者的安排可谓面面俱到。

图片来自网络

他特地挑选了一名教士负责改宗所的宗教礼拜活动,帮助改宗者迅速融入到基督教中去;鼓励改宗者去从事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并表示改宗所会提供相应帮助;同时向改宗所提供财力支持。

可惜的是,这么多的优惠政策,直到1280年也只吸引了不到一百名的改宗者,甚至在1290年面对被驱逐的威胁时,也仅仅只有80名改宗者。至此,爱德华一世的宗教政策正式宣告失败。

宗教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爱德华一世做出驱逐犹太人的决定添上了一把火。

结语:

事实上,爱德华一世驱逐犹太人并不是出于个人的喜恶,主要是受国内形势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他针对犹太人发布的经济与宗教政策,我们不难看出,这位统治者有想过调和犹太人与社会的矛盾,比起比较暴力的问题解决方式,他显然更倾向于一种大团圆结局。只是作为上位者,必须得兼顾多方的权益,做到利益做大化,所以牺牲犹太人成为了最终的抉择。

1290年7月,爱德华一世在威斯敏斯特召开议会,并出台了决定犹太人命运的《驱逐敕令》,勒令所有在英格兰的犹太人必须于当年11月1日之前出境,否则格杀勿论。

犹太人就这样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结束了自己两百多年的旅英生活,带着对未来的茫然继续流浪。

参考文献:

《中世纪英国国王的借款活动》

《简明犹太民族史》

《犹太人历史》

《反犹主义解析》

0 阅读:11

聪聪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