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表现强劲,市场反转了?谨慎!重点关注这些

小花观 2024-02-27 15:06:32

-------写在正文前的思考--------

短期玉米现货为何偏强?1、小麦推涨:本周小麦非常强势,为玉米拉涨提供了拉拽动能。周六小麦出现落价迹象,周日小麦价格回调增多,警惕小麦下跌对玉米涨势的压制。

2、基差经营带动现货采购:盘面涨至2430时,锦州港二等玉米2280,05基差-150。这个价位应该有很多现货贸易商采用基差,空盘面收现货的经营策略。之前的评估是,盘面不能涨太多,不然现货贸易商的保证金风险太大,容易爆仓。但盘面是非理性的,从盘口观察来看,主力似乎并不甘于解决基本面短期失衡的问题。涨得越高,基差经营的现货贸易商,保证金风险就越高。

因此,对于基差经营主体会出现分化——对于保证金不充裕的贸易商,大概率盘面止损出局。转向单边收购现货,弥补期货端亏损。对于保证金充裕的贸易商,又出现两个分化:一个是盘面开空的时候,同时锁定了现货,他们后续需要考虑的是,基差进一步拉开时再次进场,通过更优的基差,获得更优基差加权水平,那么这部分贸易主体,未来会在基差走扩时,放空的同时,顶价收购现货。而对于盘面开空时,没有及时锁定现货的贸易商,盘面快速拉涨,吃掉的基差空间越来越大,倒逼他们顶价收购,直至锁定基差,这部分贸易商,也会存在短期补库行为。

3、中期现货合同带动现货采购:周二之前,市场对玉米评估一致性很强,就是供强需弱。签订中期现货合同,完全符合现货经营逻辑。但黑天鹅的扰动,造成这部分贸易商,不得不快速锁定玉米价格。可上游贸易商深知价格处于上涨趋势,越涨越不卖。采购方只能依托定价收购,来完成合同的有效执行。这部分主体,短期受限于完成合同的压力,必须提价收购,支撑现货。风险点:这批合同执行完毕后,采购动能会消失。

4、基层和投机渠道库存:现在最舒服的,应该是有头寸的贸易商,年前低价玉米已经处于盈利区间,现阶段随行就市采购现货,库存加权成本占优。同时,从采购主体需要干粮角度看,定价权在这部分贸易商手里。

5、深加工:由于深加工潮粮和干粮同步采购的特性,干粮的定价权已经转向烘干塔和贸易商。对于深加工的潮粮收购,烘干塔给的正向利润,远远大于深加工,所以不管烘干塔采取随来随走,还是囤货赌后市的经营策略,都对深加工粮源形成了强势分流。短期,深加工只能被动提价跟涨促量。对于这个逻辑,需要高频观察,何时深加工量价实现负反馈,这个指标可能是烘干塔收购增量见顶的转折点。另外,对于黑龙江深加工,逐步积累粮源外流风险,提价压力加剧,后续会加大提价幅度。

警惕,矫枉必定过正:1、一系列政策操作,短期影响了供需曲线。但中长期还是要回归供需基本面。但刚刚突发小作文,可能影响中长期供需格局。

2、周日突发小作文:某储粮,召开会议,把引导贸易商入市,限制进口采购,增加收储规模,延缓进口销售,以及进一步增储,上升到了两会期间维稳高度。

3、假设是真的,做评估:增加收储和延缓进口销售,都改变不了长期供求曲线。但限制进口采购,却会对玉米中长期市场,产生质的变化。之所以,国家做进口结构改革是由于临储取消后,玉米供需存在缺口,乌克兰和美国作为进口玉米主要来源国。恰逢俄乌冲突对供给的不确定性,国家才对供应链做了调整。如果限制进口采购,长期供需缺口改善了吗?该不会是,依托于现有进口玉米头寸,填补近1-2年供需缺口,以后有缺口预期了,再开启进口通道?短期矛盾凸显,是长期政策导向的结果,早干嘛去了?胡闹。

中期风险评估(假设进口不取消):深加工和饲企:如果从不考虑需求阶段性增减,站在全年角度看待深加工和饲企需求,对于加工企业而言,开机率全年会围绕一个均值水平波动,也就是说短期玉米加工量是可以锁定在一个安全区间的。至于饲企更如此,日料消耗量上下幅度短期固定,中长期取决于存栏动态调整。如按照近两年养殖企业的经营理念,猪周期可能已经是个伪命题。规模场就是要长期保持高存栏,特别是下调LPR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规模场控场能力进一步提升。垄断,是养殖企业追逐的唯一目标。所以,存栏量大幅削减的概率并不高,对玉米的消耗,也会停留在高性价比替代的基础上,保持安全库存采购。所以,玉米的需求是平滑的。那么,玉米短期增量过后,甚至是05玉米交割高峰期来临时,下游能否吃掉这么多短期增量?

南方销区:未来3个月,南港有70+万吨阿根廷大麦到港,82+130万吨美高粱。截至16日,南港大麦66.1万吨,高粱库存81.8万吨。截至25日,南港二等玉米与大麦价差180元/吨,二等玉米与高粱价差由-220收窄至-150。后续观察,北港玉米价格传导至南港后,终端对玉米涨幅的承受边际。南港内贸玉米提货动能,与大麦和高粱提货动能的强弱评估。

-------玉米基本面信息--------

-------宏观市场信息--------

0 阅读:55

小花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