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段时间,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对中国大放厥词,声称可以从两个方面打击中国,一是粮食安全,二是海上能源安全,特别是粮食问题,可以对中国产生威慑,这不由让人想到当初冷战时期,美国对付苏联的手段。
中美之间的对抗日趋激烈,“反中”也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特朗普在第一任任期内就对中国率先发起贸易战,而哈里斯在前不久结束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声称要在21世纪的竞争中战胜中国,这无异于在向中国“下战书”。
那么,粮食安全问题是否是中国的软肋?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粮食战争经过又是如何?
美国操控国际粮价作为中国人,或许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粮食匮乏的感觉,但在世界范围内,每年仍有7到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其中又以亚洲最多,达到4亿多人。
实际上,全球目前并不缺粮,如果按照全球粮食的总产量来平均分配,世界上将没有饥饿人群,但现实情况是,全球粮食分配结构并不均衡,很多国家自身的产粮量较低,就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粮食需求。
如果按照供需关系制定合理的粮食价格,也不会产生严重的饥饿问题,但国际粮价是被一些国际粮商所控制的,具体来说,最著名的就是美国邦吉、美国ADM、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这四大国际粮商。
这四大粮商通过期货市场、金融杠杆,甚至是政治、资本等工具,掌控了全球绝大部分粮食供应商的报价,并控制了数据信息渠道,可以通过隐藏不利信息,或制造有利的虚假信息去影响资本市场,从而快速使粮价产生波动。
比如说,一旦美联储降息,美元发生贬值,就会有大量的投机者炒作农产品期货,使农产品的价格虚高,而农产品期货交易就控制在美国手中,特别是这四大粮商,对期货市场有足够的影响力,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左右国际粮价。
期货市场的交易中,有80%以上都是投机商,而并非是真正购买粮食的人,所以通过这样的市场操作,粮食已经被金融化,粮价与美元周期挂钩,再加上四大粮商几乎控制了90%的国际粮食贸易,这种高度垄断对粮食进口国非常不利。
(芝加哥期货证券交易所)
而且近些年一些粮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生产生物能源,例如玉米,这就使油价的波动也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影响,使粮食逐渐能源化。
目前国际市场上,粮食的主要出口国几乎都是发达国家,而最缺粮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很多都以粮食生产为主业,却无法养活自己,反而成为最主要的粮食进口国。
尽管国际社会积极推动各类谈判、贸易机制想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粮国家的困难,但至少目前看来收效甚微,国际粮商是不会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出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美国的确有能力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对我国造成一定影响,当初美苏之间的粮食战争,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
美苏之间的三次粮食战争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的格局很快形成,但两国的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对于粮食的认知也有很大差异。
美国认为,通过粮食,可以左右其他国家的战略倾向,对于“不听话”的国家,用粮食就足以对其产生威胁,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刻意的去控制国际粮食贸易,基辛格甚至认为,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苏联其实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多的耕地,但当时苏联将发展的眼光放在了工业化上,农业只是“配套产业”,同时公有化体制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苏联的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到了1962年,终于爆发了粮食危机。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无奈之下只得动用国家黄金储备进口粮食,而美国却要求苏联用低价的石油换取粮食援助,这就形成了在粮食和能源上的“双杀”,严重打击了苏联的能源经济。
1972年,苏联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再次迎来粮食危机,但这次苏联人想出了一个计策,对外大力宣传粮食获得了20年以来最大的丰收,并在田地里做了伪装,致使美国的卫星图片上显示,苏联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麦田”。
这些信息导致美国粮商开始抛售囤积的粮食,苏联趁机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大量购入粮食,由于买的太多,反倒使美国国内的粮食开始涨价,这时候美国才发现苏联的计谋,开始对苏联限制粮食出口,苏联就这样安然度过了这一次的粮食危机。
到了8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对苏联来了一记狠招,他先是推出所谓的“粮食贸易自由化”,宣称以后的国际粮食贸易再也没有限制,苏联一看,既然能够很方便的从美国那里买到粮食,那自己就不用太在意农业生产了。
但苏联忽视了一个问题,要在国际市场上买粮食,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或者黄金储备,而外汇又需要出口才能获得,对于苏联来说,石油等能源出口是创汇的最重要商品,一旦能源出口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外汇储备。
果然,里根开始全力打压国际原油价格,使苏联在能源贸易上严重受损,到了90年代初,全球粮食歉收引发粮价暴涨,而此时,苏联已经没有外汇去购买粮食了,食品短缺引发苏联国内的严重不满情绪,这也为后来美国的最后一击铺平了道路。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宣布解体,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整个西方世界都在庆祝胜利,而苏联人只能在饥寒交迫中哭泣。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从美苏之间的粮食战争来看,足以见得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一旦出现粮食短缺的问题,后果不可想象。
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就始终将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认真对待,或许老一辈的人都久经饥饿的痛苦,中国人骨子里就有“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基因,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口粮。
我国首先确立了耕地红线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去侵占耕地,多年来,虽然出现过一些违规事件,但总体的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牢牢的守住了。
同时,在农业科技方面,我国花大力气进行了研发,使粮食产量不断得到提升,对于一些原本不适合种植粮食的土地,例如盐碱地、荒漠土地,也在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这些措施,确保我国的粮食产量不至于出现大幅波动,即便遇到天灾,总体的粮食产量也能保证在一定水平之上。
目前,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自给率达到100%,这就意味着,先不说吃好吃不好,起码都能吃得饱。
此外,我国还有非常完善的粮食储备系统,每年都要将一些粮食储存起来,这些储备粮可以供全国人民至少吃一年,换句话说,在极端情况下,全国颗粒无收,也没有任何外来的粮食,我国的储备粮也够所有人吃上一年。
所以总体来说,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有保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国际粮食市场对我国的影响时刻都存在。
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约1.6亿吨粮食,这一数字超过了我国每年的产粮量,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或许很多人会问,我国不是已经实现了口粮自给,为何还要进口这么多粮食呢?
这是因为我国目前对粮食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一些国外的优质粮食就成为畅销品,能够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
此外,对于工业用粮食、饲料用粮食,还是存在较大缺口的,从国外市场进口,成本更低,质量更好,也可以让我国的耕地有一个休养生息的缓冲时间。
针对西方国家对粮价的操控,我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建立健全自己的农产品国际供应链。
通过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国外获得从土地、种植,到仓储、物流的粮食全产业链,直接从种植地购买粮食,绕开所谓的“四大粮商”控制的国际粮食贸易。
实际上,国外这些粮商主要就是控制了港口码头、货运物流等环节,让你不得不从他们手中买粮,如果中国的企业通过竞争,获取了这些产业链的相关环节,自然就会大大增强自己的主动性。
此外,我国也在开拓更多的粮食贸易渠道,比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和我国每年的粮食交易都在不断增长,这也是分散风险的有效途径。
中国人对于粮食安全有着天生的敏感性,美国如果想在这方面来给中国制造麻烦,恐怕很难如愿,最高领导人多次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无论我国的其他产业有多发达,农业永远都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终谈外交政策,哈里斯开始画大饼:21世纪的赢家会是美国,不是中国》
观察者网:《美驻日大使扬言“威慑中国”,要对华粮食和海上能源安全下手》
中国国防报:《冷战中的“暗战”,美苏的三次“粮食战争”》
哈。先搞清楚一件事 国际粮价远小于国内粮 你是想说国际粮应该加价还是应该减价呀。
我们是世界粮食生产国 也是主要粮食交易。但是主要国内交易。而不是国际交易 我们不是世界粮食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