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指挥战斗,率100名学生大破3000北洋军,孔昭绶:真神人也

这这这哈哈 2024-11-06 11:20:57

毛主席指挥战斗,率100名学生大破3000北洋军,孔昭绶:真神人也

1917年末的长沙,护法战争硝烟弥漫。北洋军阀傅良佐被赶出长沙后,3000名北洋溃军逼近城郊,而此时的长沙几乎毫无防备。危急时刻,年仅24岁的湖南第一师范学生毛泽东挺身而出,主动请缨保卫校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年轻的学生竟带领着100名受过军训的同学,配合20余名警察,凭借过人的智谋和大胆的战术,成功让3000名荷枪实弹的北洋军放下武器。这一战,不仅保护了长沙免遭劫掠,更是年轻毛泽东军事才能的首次闪耀。时任校长孔昭绶亲眼目睹这一切,不禁感叹:"百骑破万敌,润之真乃神人也!"这堪称神来之笔的战术运用,成为了毛泽东日后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精彩开篇。

乱世护法,北洋势力南下湘城

1917年的中国,政局动荡不安。在这一年,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公然宣布拒绝恢复民国政府的《临时约法》,同时拒绝召集国会,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孙中山先生和海内外的革命人士。

孙中山先生看透了北洋军阀的险恶用心,他大声疾呼,号召全国爱国志士共同打倒假共和,恢复新共和。这场轰轰烈烈的护法运动就此拉开序幕,各地革命志士纷纷响应,投身这场正义之战。

可惜天下英雄不尽是忠义之士,一些军阀也打着护法的旗号,暗地里却在谋划着扩张地盘。这些军阀的加入让这场运动变得更加复杂,整个局势逐渐失去了控制。

到了11月,战火蔓延至湖南三湘大地。北洋军在与桂系军阀的交战中损失惨重,不得不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向北撤退,以求保存实力。

此时的长沙城内,一场权力的更迭正在上演。驻守长沙的北洋军阀傅良佐被桂系军阀谭浩明赶出城去,但谭浩明的主力部队尚未进城。这就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局面:长沙成了一座无人防守的空城。

长沙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北洋军退兵的必经之路。没有军队驻防的长沙就像一块肥肉,随时可能被过路的军队吞噬。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生怕成为这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一位年轻的湖南第一师范学生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毛泽东,时年24岁的他担任着学校校友会的总务。他的出现,让这座危城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湖南第一师范大学的处境尤为危险。学校位于长沙南郊,紧邻粤汉铁路,是军队必经之地。更重要的是,学校占地面积大,宿舍众多,正是军队驻扎的理想场所。

校长孔昭绶深知形势危急,他开始着手安排疏散学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毛泽东找到了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计划不仅能保护学校,还可能拯救整个长沙。

临危受命,谋定保卫湖南师范

那是一个紧张的下午,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办公室里,孔昭绶校长正在紧急召集教职工商讨避难事宜。就在这时,毛泽东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这位年轻的校友会总务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

他认为带领全校师生逃往长沙城东并非上策,因为一旦北洋军进入长沙,无论是学校还是城东都难逃劫掠的命运。在场的众人听到这番话,都不由得放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倾听这位年轻人的想法。

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主动出击。他指出学校里有100名正在接受军训的学生,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守卫学校,甚至有可能保住整个长沙。

这个提议在办公室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众人议论纷纷,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毕竟要用100名学生去对抗装备精良的北洋军,这在常人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

但孔昭绶校长却对这个提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位了解毛泽东为人的长者,他深知这个学生做事向来深思熟虑。经过短暂的思考,孔昭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全校师生的安全托付给毛泽东。

得到校长的全权委托后,毛泽东立即开始了行动。他迅速集结了那100名参与军训的学生,安排他们分别把守校门和周边重要地区。

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联系上了长沙仅存的一支武装力量—警察署的20余名警察,请求他们协助参与长沙的保卫工作。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却展现出了极强的组织性。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这支队伍开始在长沙城墙上构筑防御工事。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要让即将到来的北洋军产生一种错觉,以为长沙驻扎着桂军的重兵。

很快,一个重要情报传到了长沙警察署:在长沙附近的猴子石一带,出现了一支约3000人的北洋军。这个消息让警察署的人员陷入了恐慌,毕竟他们只有区区百余人的力量。

但毛泽东却从这个情报中发现了不寻常之处。他立即向警察署的人询问:这支北洋军为什么选择在猴子石驻扎,而不是直接进入条件更好的长沙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揭示了敌军的真实状态。

通过分析,毛泽东得出了一个重要判断:这支北洋军并不了解长沙的真实情况,他们担心城内有重兵把守,所以不敢贸然进城。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劫城,早就应该趁着夜色发起进攻了。

这个判断为接下来的行动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开始着手准备一个精心设计的计划,这个计划将充分利用敌军的疑虑和恐惧,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计谋制胜,百人缴获三千军械

夜幕降临,毛泽东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让100名学生穿上军训时的军装,每人手持一支木制的仿真步枪,背着装满鞭炮的铁桶,手提明亮的灯笼,悄然向猴子石方向进发。

这支临时组建的队伍里,还有20余名警察被分散到各个关键位置。这些警察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机鸣枪射击,配合学生们制造声势。

北洋军的营地里一片混乱,他们作为一支溃败的军队,连最基本的警戒岗哨都没有设置。这个疏忽给了毛泽东和他的队伍可乘之机。

毛泽东带领队伍迅速占领了猴子石周围的制高点。他将那些警察分散在各个高处,随时准备行动。

当一切准备就绪,毛泽东一声令下,整个战术开始展开。警察们按照计划开始射击,学生们则将装在铁桶里的鞭炮点燃。

黑夜中枪声四起,火光闪烁,灯笼四处晃动,营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这突如其来的动静让北洋溃军乱作一团,他们在黑暗中根本无法判断敌人的数量和位置。

这时,几名会说桂林话的学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对着北洋军的方向高声喊话:"傅良佐已经逃走了,南军已经进城,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北洋军的指挥官开始动摇,他们本就是一支失去战意的溃军。指挥官在黑暗中大声回应:"愿意谈判,请贵军派人来商谈!"

毛泽东挑选了一名胆识过人的同学假扮副官,前往北洋军营地谈判。这名同学表现得镇定自若,进入军营后用强硬的语气向北洋军指挥官提出条件。

谈判的内容很简单:北洋军可以选择加入他们的队伍,或者领取遣散费回家。这个条件正好戳中了这支溃军的软肋,他们早已没有了继续作战的意愿。

北洋军指挥官欣然接受了投降条件,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遣散费从何而来?毛泽东立即返回长沙,直奔湖南商会。

湖南商会的商人们听说北洋军准备投降,都表示愿意出资协助。这笔遣散费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第二天清晨,3000名北洋军被带到了湖南第一师范的前坪。他们依次上前,交出了武器装备,领取遣散费后陆续离开。

就这样,一场可能给长沙带来灾难的危机被完美化解。这支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就这样在毛泽东的智谋下不战而降。

这场战役的胜利在湖南第一师范引起了轰动。学生们欢呼雀跃,将毛泽东高高举起,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扬帆起航,踏上伟大革命路

这场以智取胜的战役在湖南引起了巨大反响。孔昭绶校长握着毛泽东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感慨万分地说:"百骑破万敌,润之真乃神人也!"

这场战役不仅保护了长沙免遭战乱,更重要的是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非凡才能。在24岁的年纪,毛泽东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超凡的组织能力。

这次胜利也让毛泽东在湖南知识界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开始关注这位年轻的革命者,他的言论和行动开始影响着更多的人。

在此之后的两年里,毛泽东开始在湖南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他组织学生集会,发表演讲,宣传进步思想,唤醒民众的觉悟。

到了1920年,毛泽东在长沙创建了共产主义组织。这标志着他的革命生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此走上了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革命道路。

在随后的岁月里,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场又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战争。从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到长征路上的炽烈火焰,再到延安宝塔山下的革命圣地。

这些战役中,人们常常能看到那个在湖南第一师范展露锋芒的年轻人的影子。他善于抓住战机,巧妙运用战术,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军事奇迹。

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证明。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的理论,发展出独特的游击战术,带领中国人民军队屡创奇迹。

在遵义会议上,他的军事主张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从此,中国革命的航向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带领下逐渐走向胜利。

这一切的起点,都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个危急的时刻,追溯到那个带领百名学生智取三千北洋军的年轻人。那次胜利,成为了毛泽东革命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史馆里,至今仍然保存着这段历史的记载。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传颂,成为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事业往往始于平凡的尝试。24岁的毛泽东用智慧和勇气写下了自己革命生涯的第一个篇章,这个篇章预示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从此以后,毛泽东的革命道路愈发清晰。他带领中国共产党,走过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回顾这段历史,都会为年轻毛泽东的胆识和智慧所折服。那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青年,最终成为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

0 阅读:4

这这这哈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