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军用侦察卫星在里海拍摄到一个奇怪的大家伙,它在贴近水面的高度快速前进着,长得像一架飞机却有着轮船一般的身子,更恐怖的是它的背上竟然背着6枚“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不伦不类但是长相相当科幻的奇怪家伙引起了美国的警觉,它们把这个家伙叫做“里海怪物”!
这就是苏联的地效飞行器!一出场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撼!
事实上美国人的军事卫星拍摄到的是苏联改进型的第三代地效飞行器了,绰号“花尾鸽”,这绝对是个大家伙,单单是发动机它就有十台,头部八台VD-7 涡喷发动机,尾部两台,翼展就超过了40米,而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米,起飞重量接近500吨。
要知道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5,并且是全世界内就造了一架的,它的全长才不过85米,最大起飞重量640吨,所以如果说安-225是空中巨无霸的话,那么苏联的地效飞行器就是水上巨无霸!
那么当初苏联为什么会发展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地下飞行器呢?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下什么是地效飞行器。
地效飞行器是依靠地效原理飞行的,简单说地效原理就是当一个物体在贴近地面或者水面高速运动时,在接近地面或水面的区域会产生托举物体的高气压,凭借这股升力和飞行器自身的水平动力,地效飞行器就可以以极快的速度飞行。
既然苏联花费了大量的资源研发了这个地效飞行器,那么它肯定有着过人之处吧!
这是自然了,苏联首先看中的就是这个大家伙的平台作战能力和投送能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花尾鸽”背部能够打在三对双连裝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大名鼎鼎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是让西方胆寒的存在,它使用冲压式发动机工作,使得导弹获得极强的动力和机动性,可以在紧贴水面7米的距离以3倍音速飞行,其300公斤的高能炸药战斗部可以击沉2万吨以下的水面舰艇,要是来个数枚齐射,那保不准美利坚的航母也得折戟沉沙!
所以苏联当初就是看中了这个地效飞行器的巨大平台搭载能力,准备建造十几架地效飞行器游弋在里海,这样就是一种十分有力的震慑,封锁海域,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
除此之外,这个地效飞行器的大块头支撑了它的大肚量,特别能装!
苏联在设计之初考虑过让这个大块头充当兵力投送神器,“花尾鸽”型号的地效飞行器能以800公里的时速连续飞公里,这简直就是一个战略轰炸机的航程,最关键的是它的肚内能够搭乘1000名士兵,试想在一天之内十几架“花尾鸽”运载着上万名士兵和轻型装甲车,沿着黑海和地中海直接投送到欧洲各国家门口,这是多么恐怖的投送能力啊!
还有就是这么巨型的运输器在距离海面10米左右的高度飞行时,敌方的雷达系统根本无法侦测到,简直是带了隐身衣。
所以苏联的巨型地效飞行器的出现是有它的初衷的,但是可惜的是昙花一现,没能继续留存下来装备部队,仅仅是做了很多的实验机型,究其原因还是技术成熟度不够。
由于在20世纪八九十年的飞机数字化控制极为有限,基本上要靠驾驶员的丰富经验进行全面的手动操作,尤其是苏联新研制的地效飞行器,它的驾驶就更为严格,因为地效飞行器的飞行高度非常低,在十几米的高度操作飞机,给驾驶员的操作失误空间很小,要求驾驶员有极高的操作技能和反应能力,稍有差池,就是机毁人亡的后果。
就在1980年12月苏联的军用实验地效飞行器在起飞阶段就失控,而当时起飞阶段的时速不足250公里,失控的大家伙直接触水,巨大的动能竟然令它直接解体了。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个大家伙的维护周期特别短,可维护性又很差,这和苏联一贯追求的皮实耐用理念背道而驰。
苏联设想的这些地效飞行器是长时间的飞行在海面上的,要知道海水的腐蚀性很强,这就要求飞机要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进行除锈刷漆等基础保养,再加上低空飞行在海面很容易剐蹭,而发动机则容易吸入异物导致损毁,这样算下来地效飞行器得执勤两个月,维修保养大半年,十分不划算!
最后再加上苏联在80年代末期经济困难,研发地效飞行器的资金就没了来源,直到苏联解体,这个大项目也就淹没在历史尘埃里了。
其实,苏联在那个年代是很有雄心壮志的,甚至于类似于空天母舰的巨型地效飞行器都设想出来了。早在1970年苏联的地效反潜机总设计师巴尔蒂尼就提出过方案,他建议苏联海军建造一种5000吨级别的“空天母舰”地效飞行器,上面可以搭载25架米格21,也可以搭载垂直起降的雅克38战斗机,它有12台喷气式发动机提供托举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并且能够以600公里的时速在30米左右高度巡航,而甲板上的舰载战斗机依靠前进反方向的风即可起飞,完全不用什么蒸汽弹射。
可惜这么科幻的军事武器我们没有看到它的诞生,永远地埋没在了设计稿堆中。
不知道如果俄罗斯继承了地效飞行器的衣钵,会不会复原这个“里海怪物”?或者研发出更先进的地效飞行器!
若是希特勒早开始动工了[笑着哭]
故障率太高.
一个实践过的技术,早晚会有用的
现在电子科技,应该后面会开发针对航母[得瑟]
地效飞行器算船,只是习惯性叫飞行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