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养猪走向人生巅峰,20年被邀上春晚,为啥在巅峰时期退居幕后?

娱乐新客 2024-04-13 14:01:18
郭达曾是春晚常青树,连续18年参加春晚,是国民度最高的小品演员之一。 每个小品都新颖有趣,把观众逗得嘎嘎乐,特别是和蔡明搭档之后。 然而,他并非专业学习喜剧出身的。 上春晚前,他在话剧院坐了10年的冷板凳,不间断的表演着话剧。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向台柱子。 从1993年后,每一年都能在春晚的舞台上看见他,多少人守在电视机前只为了看他的小品。 他也不负众望,每年都带来了更精彩好笑的小品。 《黄土坡》、《父亲》、《机器人趣活》、《送礼》、《马大姐外传》等都是他的经典作品,那些年,谁都能来一句他的台词,可见热度之高。 欢乐生涯结束在2010年的《家有毕业生》小品后,他再也没登上过春晚的舞台。 影视他从来就不热衷,就这样慢慢的消失在观众的视野中。 当时他55岁,虽说即将步入老年,但这个年纪的演员依旧活跃在荧幕的不在少数。 那么,究竟为什么他要在巅峰时期退居幕后呢?一切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郭达1955年出生在西安,单亲家庭,家境贫苦。 父亲在他出生前的一个月去世了,母亲拖着笨重的身体,一边操劳他即将出生的事情,一边兼顾着父亲的葬礼。 他出生后,家庭条件日益下降,他和姐姐的未来全系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吃穿都是问题。 从小他就对挣钱有异常的渴望,在别的孩子在幻想未来时,他已经把通过什么渠道挣钱想好了。 他作为家里唯一一个男子汉,早早的就想打工养家,减轻母亲的负担,奈何年龄与个子都太小,工厂都不敢接受。 等到他终于有个大孩子模样后,立即就报名了铁路工人。 工作很辛苦,他却从不抱怨,懂事的样子被领导看在眼里,将他调到养猪场喂猪。 正是这一暖心的举动,彻底的改变了郭达的未来。 喂猪比普通工人轻松许多,挑粪喂食,和猪待在一起难免味道大。 工作中一切的苦难,他都不曾对家人说起。 报喜不报忧,他从小就会做,即使自己再想知道父亲的消息,也会因为怕母亲想起难过,而遏制住想法。 养猪这项工作时间很自由,又没有别人打扰,给了他向上发展的空间。 和众多演员不同,他的文艺梦并不是从小就有的,小时候连生存都成问题,也不会去思考精神上的追求。 上天给他的天赋,终究是以其他的方式告诉他了。 无聊的养猪生活催促着他去找些消遣,所以他产生了新的爱好,没事儿就听听相声和评书。 日复一日,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同时,思考自己的未来,难道一辈子当养猪工人吗?他对曾经的决策产生了怀疑。 当了4年工人的他,撑着一口气,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新的一轮痛苦的角色又来了。 能去系统的学习自己热爱的事务自然是件值得庆贺的事,但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 他决定放弃求学机会时,被藏起来的录取通知书被妈妈看见了。 她哪能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将郭达叫到身边,温柔的支持他,上大学他们这类家庭改变生活最轻松的途径,不希望儿子留有遗憾,并将自己攒下悉数交给他。 攥着一把皱皱巴巴的钱,他踏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的土地。 大都市上海,灯红酒绿,郭达没有迷失在繁华中,一心想着更刻苦的学习,回报母亲。 早上4、5点就起来训练台词,上课从不迟到,整日沉迷在学习中。 一直以来,艺术都是高阁中的东西,普通人家轻易碰不起。 更何况,来到上戏学习的人天南海北,不乏家境优渥的同学,不过他都没有注意。 从不乱花钱,节省习惯已经刻入他的骨髓。 他基本不买新衣服,一件裤子穿烂了,打上补丁继续穿,还经常拾同学不要的旧衣服穿。 大学几年,他一直保持这样的生活,成绩优异。 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话剧团,一进门就被委以重任。 可刚入剧团的新人,即使成绩再高,对老员工来说都是“菜鸟”一只,能随意打压。 他遭到了老员工们的集体抵制,到手的鸭子飞走了。 从小配角往上走的路十分漫长,走到台柱子,他用了整整十年。 一扑在话剧上,对外界嘲讽贬低的声音,他从不在意。 他的“漠视”没有得到息事宁人,反而迎来了更激烈的反扑。 有次,他被通知十点开始排练,从不迟到的他,却在所有演员排练完后,才姗姗来迟。 那一刻他明白时间被恶意篡改,自己被孤立了。 自此之后,他仿佛又回到了上大学的日子,一个人悄悄努力。 每天四点起床练台词,坚持了一天又一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没有人烦扰的生活,固然无趣,不过他再一次找到了自己的“消遣”。 当时的话剧演员,有每年100场的演出指标,他演腻了话剧中的角色,试图创新一下形式,慢慢的他开始自己写小品。 终于,默默努力的潘达被看到了,不仅成为剧团的重心,还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1987年,他和杨蕾一起出演了小品《产房门前》,之后出了小品《卖大米》等。 凭着春晚巨大的影响力,他成功从话剧演员转型为小品演员。 第二年他在春晚上出演小品《清官难断家务事》,再一次进入大家视野。 连续两年登台,导演看中了他的潜力,第三年依旧邀请他。 但他却因为耿直的性子拒绝了,也让他连续4年无缘春晚。 他并不是因为火了之后,目中无人的拒绝掉,而是在看完剧本沟通无果后,理念不合,才没有参演。 他认为节目中剧本的质量是重中之重,而那部剧本中那个有明显的瑕疵,希望能修改的更符合逻辑一些。 对导演来说,郭达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而且他需要调控整场,没空配他完。更何况剧本能顾全大局已经不错了,可能还有被新人指出毛病的恼怒。 总之,郭达上春晚的机会吹了。 一个思想不一致的合作伙伴,真的让人恼火,一个说城门楼子,一个说胯骨轴子,咋也对不上频道。 其实他和导演各有立场,无法说清谁对谁错,事实就是,他俩真不能合作。 不过,他命中注定的合作对象即将出现,她就是蔡明。 两人对小品的看法高度一致,能瞬间get到对方的想法,相谈甚欢的他们,一拍即合决定合作。 1993年他携手蔡明带着作品《黄土坡》重现春晚,热度空前,观众终于再次看到这颗小品届冉冉升起的新星。 之后他们保持着一年一次的频率上春晚,每年的小品成了万众期待的节目。 《越洋电话》、《过年》、《红娘》、《好人不打折》等,可以说个个经典,无一例外。 别看春晚上他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在台下每年压力都很大。 如果要问哪年压力最大,一定是2009年的《北京欢迎你》。 它的时间设定在08年奥运会,国家大事面前,怎能不严谨。即使是一向以质量著称的郭达作品,也是反反复复经历了40多遍的修改。 太多次的返工,把郭达和蔡明两人的情绪拉到最激动的阈值,即使合作十多年,在筹备这部小品时,也是争吵不断。 一次,他俩因意见不用吵得热火朝天,气的他连排练都没参加。第二天蔡明就笑眯眯的找他,本以为她“知错”了,结果剧本还是她坚持的样子。 就算在记者采访时,蔡明依旧坚持自己是对的,分毫不让。 有这么个思想相通却固执的队友,对郭达来说,那一刻一定是不幸的。 组内矛盾尚且可以发泄,大方向的要求就只能妥协了。 他们作品在第二次排练的时候,时长就被砍掉两分钟,紧接着又被要求浓缩时间。 压力越来越大,不知是不是这时,他就有退居幕后的念头了。 随着大家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多,喊衰声也越来越大。 他的小品也没逃过被骂的命运,和大多数从业者不同,他忽略不了恶评。 但这些评论会让他的压力激增,在2010年后,他突然将自己不再参加春晚的消息广而告之。 明明在2008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说,虽然压力很大,仍想尽力保住这个位置。 郭达具体退居幕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不过,压力大是肉眼可见的。 不过小编猜测,除上述可能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他或许想多陪陪家人,享受一下生活。 从15岁开始,他就为了工作奔波,一开始想挣钱,后来想实现梦想。 这40年他从没停下脚步,哪怕是歇歇脚。 每当他即将迎来安稳幸福时,总有意外发生,让他不得不重新出发。 后来,每年上春晚,名气越来越大,观众的期望加注在他身上,更不敢停歇了。 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郭达老师带来了这么多好笑的作品!
0 阅读:14

娱乐新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