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认为神祇会对人类战争给予帮助或造成伤害,即使他们不亲自干预战争,也能通过神谕、献祭等方式带来影响,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人的战争抉择和在战场上的表现。
在发起战争之前,古希腊人会前往德尔斐神谕所求取神谕,根据神的指示行事。在得到神灵的许可后,古希腊人会向神祇宣誓,承诺给予神礼物,以换取神在战争中的帮助,并表示感谢。同时,宣誓也可以协调邦际关系。
之后,古希腊人往往会进行献祭,以求得神灵的保佑和支持。在做完一系列战前准备后,古希腊人才能进行作战。
一、求取神谕古希腊人为师出有名,会前往神谕所求取神谕,得到神祇的许可后便会发动战争。古希腊神谕所众多,包括德尔斐神谕所、多多那神谕所、阿巴伊神谕所、阿姆庇亚拉欧斯神谕所、特洛波尼亚欧斯神谕所以及米利都的布朗奇达伊家神谕所等等,其中德尔斐神谕所是最有名、最灵验的,因此,大部分希腊人每逢大事常常会前往德尔斐求取神谕。
德尔斐神谕发布有严格的时间,一般是一年一次,即每年布西俄斯月的第七天,后来随着需要的增多,改为每月的第七天发布,但冬季的三个月德尔斐是不发布神谕的。神谕发布也有一定的程序:
首先,在神谕发布前,神庙女祭司皮提亚和协助皮提亚的男祭司们要在卡斯塔利亚圣泉中沐浴,之后用月桂叶燃烧的烟雾消毒。其次是将山羊带到神庙中,并向山羊泼洒圣水,观察其反应,若是颤栗则说明阿波罗神乐于发布神谕,反之则要另择吉日。
最后,将求神谕者进入神庙中,皮提亚女祭司发布神谕,神谕由“预言者”记录整理后交于求神谕者,请求神谕者对神谕进行揣摩和解读,并在实践中验证神谕的正确性。
古典时期希腊世界战争频繁无出其右,神谕对战争愈发重要。古希腊人会在战争爆发前来神谕所请求神谕,以求得神的支持和庇佑,主要有:
斯巴达:公元前494年左右,斯巴达国王克列欧美涅斯前往德尔斐询问是否可以攻打阿尔戈斯,神托告诉他可以攻打阿尔戈斯,因此国王便带领军队向阿尔戈斯进发;公元前432/1年,斯达巴因与雅典的合约到期,前往神庙询问是否可以与雅典人作战,神托所表示支持。
雅典: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斯战役前夕,雅典人前往德尔斐求取神托,德尔斐给了两个预言,第一个预言使求取者十分害怕未敢带回雅典,第二个预言给予雅典人信心,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公元前415年,雅典人前往德尔斐请求关于西西里远征的神谕,他们对神谕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最终导致远征失利。
阿尔戈斯:公元前494年,面临斯巴达威胁的阿尔戈斯人前往德尔斐询问关于他们的城市安全问题。
底比斯:公元前506年,底比斯人为对雅典之前的行径进行报复,而前去求取神谕,神谕指示他们将此事交予公民大会处理并向强邻求援;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战役爆发前夕,底比斯人前往神谕所求取神谕,神谕使之备受鼓舞,最终底比斯战胜了斯巴达。
科林斯:公元前344年,科林斯远征西西里之前前往德尔斐求取神谕,得到了令人振奋的回复,胜利后科林斯人向德尔斐供奉战利品表示感谢。
德尔斐:公元前480年,德尔斐人因害怕而前去请求神谕,神要他们向风祈祷,德尔斐人照做并赢得了胜利。
马其顿:公元前336/5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远征波斯之前询问皮提亚是否能征服波斯,皮提亚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也前往德尔斐询问关于远征波斯的问题,因当天不是询问的吉日,皮提亚并未接受请求,但亚历山大将皮提亚拖入神庙中询问,皮提亚只能说亚历山大是不可战胜的。
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德尔斐神谕对战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神谕能够影响战和,在神谕有利于作战时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反之则延缓了战争的爆发。
同时,神谕也能影响士气,古希腊人将神的旨意奉为圭臬,无人敢挑战神谕的权威,神谕以极强的感召力和信服力影响士兵的士气,从而对战争进程产生影响。
二、进行宣誓众所周知,誓言是古希腊文化和社会中非常普遍的一部分,从荷马时代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宣誓仪式是古希腊战争爆发前的第二个仪式,它既是古希腊人求取神祇支持的保证,也是协调邦际关系的方式,还是维护协议有效性的手段。
正如卡特利奇所说,希腊人认为以向诸神宣誓的方式约定和平条件,比文字协议要牢靠的多,宣誓不需要其他见证人,神祇会保护誓言。古希腊人一旦有违背誓言的举动,就会被视为对神祇的不敬,神祇会替盟友惩罚他。
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为支持者回赠礼物是必要的。礼物在古希腊社会中十分普遍,礼物交换也是一种维系人际关系、邦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伊利亚特》中也叙述过两个人因为某些事情打架,在互报家门后发现祖辈曾经互送过礼物,便停手不打的故事,因此,在古希腊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战争,赠送礼物也是常态。
正如希腊人在希波战争前立下的誓言,希腊人保证,如果他们获胜的话,他们愿意将向波斯人投诚的城邦的财产的十分之一献给阿波罗神。这一举措也使希腊建立起了反对波斯人的军事同盟。
古希腊人认为普拉提亚战役是他们取得胜利的历次战役中最辉煌的一次。普拉提亚誓言充分体现了希腊人对城邦的责任,即使是在危急时刻也不愿让家园生灵涂炭、饿殍遍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同盟的稳定,增强了战胜波斯的信心。
城邦同盟内部也通过宣誓来维系稳定。伯罗奔尼撒战争前,战争双方通过宣誓建立同盟,提洛同盟的誓言是:永远忠于联盟者,永不叛离。伯罗奔尼撒同盟的誓言是:
与斯巴达人共友敌,无论斯巴达人领导他们到哪里,他们均需跟随。一旦有盟邦脱离同盟,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公元前432年,雅典因波提代亚脱离提洛同盟,出兵攻打了波提代亚,这也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宣誓对城邦战争、同盟稳定十分重要,但誓言的效力是有限的,违背誓言的情况也很常见。公元前490至489年,戈兰的僭主希波克拉底原先与臧克勒人结为同盟,但因为萨摩斯人许给希波克拉底丰厚的好处,于是他不顾之前的盟约,与萨摩斯人结盟。
综上所述,宣誓仪式的作用大体上仍是程式性的,但不可否认,它带来的效果是可观的,可以稳定军心、维持城邦间的关系,对古希腊战争和社会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战前献祭献祭是古典时期希腊战争前不可缺少的一项仪式。在战争期间,古希腊人经常举行献祭活动,而且肯定要在每一项重要任务之前举行,比如建造堡垒或攻击城镇。
无论何时何地,能否战胜敌人总是通过牺牲的迹象来验证。对于希腊人来说,进行任何一项事业之前都必须经过相应的仪式,保证得到超自然力量的认可,或者至少是拒绝敌视。在战争中,人类的生命、骄傲和繁荣都面临着风险,仪式更加引人注目。事实上,导致战场上重装步兵方阵冲突的每一个阶段都以对神的关注为标志。
献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动物牺牲,一种是人牲。前者是在战前为占卜做的献祭,主要是根据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的反映预测吉凶,如果是吉,就出兵,反之则留在军营,斯巴达就曾三次因凶兆而放弃远征计划。
普拉提亚战役前夕,波斯将领玛尔多纽斯就战争走向问题向神祇献祭,献祭的结果是不吉利的,神祇建议他不要出兵,而玛尔多纽斯不听劝阻,仍然固执地选择出兵,最终落得身死的下场;
反观希腊联军,他们也进行了献祭仪式,结果与波斯一方是一样的,都不吉利,希腊联军听取了神祇的旨意,放弃出兵,保存了实力,待到出现吉兆时才出兵,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保全了希腊联军的有生力量,维护了希腊的完整与独立。马拉松战役之前,雅典人进行人牲献祭,牺牲结果是有利的,于是雅典人立刻行动,准备作战。
人牲是在危急时刻,为振奋士气、激起斗志而进行的一场献祭仪式。例如公元前480年萨拉米斯海战前夕,雅典将军地米斯托克利为保证战争胜利决定向诸神献祭,于是他杀死三个波斯贵族少年,将他们作为人牲献给诸神。普鲁塔克对此进行了描写:
希腊人的占卜官欧弗兰提德斯见到三个波斯少年时,向地米斯托克利建议将他们作为人牲献祭,这样能确保战争的胜利,地米斯托克利不情愿地接受了。于是他们举行了献祭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仪式,希腊人向神明祈求庇护,同时将这三个少年拉到祭坛上进行了献祭。
斯巴达作为古希腊世界的重要城邦,其国王也在战前举行献祭仪式。希罗多德指出,斯巴达人将某些宗教特权交给国王,战时的特权包括拥有祭司职位,国王可以与任何城邦开战不用听取他人意见,作战时要有精兵护卫,并带着足够多的牲畜像神灵献祭;平时的权利有要在公共场合举行献祭,并且可以获得最多牺牲的皮革等。色诺芬也有过对斯巴达国王进行献祭的描写:
斯巴达国王作为军队首领有权向宙斯及其他神明献祭,献祭时间一般在黎明之前,他认为这样神明会更加偏袒他。如果献祭结果是吉利的,那么祭坛上的圣火将不会熄灭,斯巴达国王才会决定越过边界,发动战争,如果是凶兆,那么他们将退回到边界内。
由此可见,战前献祭可以缓解战争带来的焦虑和恐惧,将焦虑和不安转化为对神的敬畏和必胜的信念,起到了振奋士气、激发斗志的作用。同时,在献祭过程中,
古希腊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认为个人在战场上的表现与城邦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为城邦而战并随时准备付诸生命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