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做生意的逻辑不一样了?昨晚,和几个电商老板聊天,他们透露了三个消息,让我感到很震撼! 第一,取英文名,主推进口的方式不行了。以前,很多老板为了卖货,喜欢取英文名。很多商品,明明是中国制造,也要贴个英文标签,为的就是东西更好卖。另一个就是,主推进口货,很多老板甚至不卖国产,觉得进口商品更受欢迎。 但现在变了,国内消费开始转向国产。大到汽车、手机,小到衣服、鞋子,国产的势头明显盖过了进口。比如,丰田、日产大幅下滑,比亚迪、长安加速增长。苹果、三星放缓,华为小米大幅增长。阿迪、耐克不再高光,安踏、鸿星尔克、特步增长明显。 第二,传统百货模式行不通了,折扣零售迎来爆红。以前,很多老板是想着如何加价、溢价,把东西卖给消费者。但现在,这种模式不通了,不打折不行了。这种打折和之前我们想的还不一样,还必须建立在知名品牌品质的基础上,否则消费者认为“打折”是个伪命题。 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整个2023年,曾经不温不火的奥特莱斯迎来了爆发,一年干了1600多亿。这是什么概念?超过了往年任何一年的水平。奥莱是做什么的?就是干品牌折扣,5折的阿迪、6折的耐克,就连安踏特步这些国产,也能还有一定的折扣。 不仅是线下的奥特莱斯,还有被称为线上奥莱的唯品会,不少人曾经口中的小众平台。但令人意外的是,过去一年也在加速翻红,尤其是衣服鞋子这类,甚至能一度增长超30%。为什么有了天猫京东,还有人用唯品会这种小平台?因为其本身并不是传统电商,而是奥莱模式。还有同样主打品牌折扣的Costco,在中国的深圳一举打破了全球销售记录。 第三,单一的商品消费,转向了全链路消费。什么意思?以前很多人消费,只关心商品本身,现在除了商品,售后、物流、效率、客服,全部成为了考量因素。你东西还行,但服务不好,效率很低,发货很慢,年轻人一样不会选择。 这就解释了,为何现在整个线上零售公司全部开始转型的原因。阿里,不再关心一年达到了多少GMV,而是关心消费者买的多不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留下。京东抛出了一个概念叫消费频次,是来考核平台服务的指标。唯品会被很多人关心的并不是GMV,营收,而是一个叫SVIP高价值活跃用户的增长,这是考核平台消费黏性的重要数值。 所以,整个消费逻辑变了,导致做生意的方式也要变了。以前,喜欢主推进口,把进口当做门面。现在要变了,国产的地位不一样了。以前,想方设法溢价加价,但现在不打折不行了,还要是知名品牌品质基础上打折。以前,只在意商品,现在还要关心服务好不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了,老板越来越难受,从而使得整个零售业必须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做生意的逻辑不一样了?昨晚,和几个电商老板聊天,他们透露了三
冰夏说科技
2024-02-26 19:44:4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