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电影奇谭
博伦谈文学
2024-03-15 14:45:42
[一R]轻松的夜谭
《哲学的二十个夜晚》是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撰写的一部通俗哲学读物,该书选择讲解分析电影这一独特的方式帮助读者进入哲学问题,哲学书厚重晦涩,而徐英瑾老师则选择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影片,以此切入点来阐述和探讨一系列重要的哲学议题。
.
全书包含四个主要部分: “论证”、“未来”、“社会”到“人生”,从树立基础的论证概念和训练论证能力开始;接着以科幻小说的无限可能性中天马行空去锻炼思考能力,从而去接近哲学概念的本质问题;在做好这些准备之后,又结合《楚门的世界》等大家熟悉的电影去讨论社会规则和个人身份认同等社会化问题;最后,电影和哲学夜谭又回到生命本身,毕竟个体生命意义和价值才是我们每个人最为相关的哲学问题。
.
全书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哲学话题,但又都有着前后相承的关系,就好像山鲁佐德每晚讲给山鲁亚尔的故事一样,吸引读者在他的带领下在电影和哲学问题中漫步徜徉。
[二R]一名优秀的哲学商人
如作者徐英瑾自己所言“哲学活动的本质便是在知识的海洋里做思想贸易,以方便人类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信息流通”,而他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哲学商人,以其特有的幽默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思路,成功地用具象的电影情节包装起了抽象的哲学原理,使一个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概念改头换面,放下它们高高在上的身段,与一个个具体的故事情节紧密结合,散发出令人迷醉的魅力,使前来闲逛(阅读)的读者心甘情愿打开自己的钱包,用金钱(珍贵的时间)付款买单。
.
在这二十篇短文中我最喜欢《第二夜 为讨厌的人辩护是背叛自我吗?》和《第十八夜 他人即地狱?》。在第二夜徐老师先用《小鬼上路2》中略显荒谬又十分高效的情节引出抽象性人格这一哲学概念,在这个概念基础上接着又用经典的法庭电影 《林肯律师》回答了一个对于我国公众依然很困惑的问题 “ 为恶人辩护影不影响正义的实现?”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当然这里面也有我的私心,《林肯律师》的原著小说作者是我最欢的侦探小说作家迈克尔·康奈利。
.
第十八夜则帮大家澄清了萨特名言“他人即地狱”,让读者从对此名言的误读误用中解脱出来。这篇短文先简单介绍了萨特的与其哲学思想产生的人生经历,又结合《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了这一哲学论断的内涵:个人的自由意志与外部社会的解读之间的巨大差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