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城市仅6个

标准排名官号 2022-06-24 21:34:15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报告(八)

(二)一线城市领跑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中,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排名第4的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为72232元。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中位数即第31位的福州,为41880元,仅为上海的一半多;张家口以25674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在最后一名,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

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4个一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6万元,分别为72232元、69434元、64878元和63189元,并在《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均进入前四。

此外,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6万元的城市还有南京(62546元)和杭州(61879元)。

与此同时,人均可支配收入大于5万元的城市还有宁波、厦门、无锡、绍兴、东莞、佛山、珠海、舟山、嘉兴、温州、常州、湖州、长沙、台州、金华。

从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来看,东部地区大幅度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一二三四线城市来看,一线城市总体远高于二三四线城市。

一般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的城市,经济越发达,对优势资源的吸附力越强,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正向效应,不过这类城市也可能遭遇难以支撑人口超负荷增长的问题;而此项排名靠后的城市则有必要在调节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多下功夫,比如出台人才引进的利好政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三)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差距较大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但反映着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平,更是城市人文服务、综合发展能力和现代化水平重要体现。

在《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中,城市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差距较大,杭州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最高,为7374元;紧随其后的是北京(6861元)和西安(6495元)。

此外,上榜城市中还有16个城市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不足1000元,分别为拉萨、衢州、临沂、石家庄、丽水、西宁、铜陵、日照、惠州、黄山和张家口。明显可以看出,各城市间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差距较大。

当前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供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公用设施供需不平衡,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处理率低等问题。城市间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额差别问题,从侧面反映了资金投入依然不足,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

因此,不少城市应按需补齐短板,加快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并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此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城市绿地面积仍需增加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关系到每一位居民。

中国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自2001年开始迅速发展,一方面,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住舒适感和房地产消费升级的需求刺激园林绿化率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国家城市规划政策和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标准也让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重视园林营造,这是城市园林发展的外在动力。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整体来看,中国各大城市人均公园绿地普遍偏低。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4.78平方米。尽管如此,入选《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的城市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低于14.78平方米的城市仍高达32个,在61个上榜城市中的占比为52.5%。

其中,哈尔滨、拉萨和上海成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小的3个城市,上海仅为9.1平方米。

在该项指标中,东营以26.6平方米拔得头筹;广州位居第二,为23.3平方米;珠海夺得第三,为22平方米。

近年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市为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做出了不少成绩。2019年东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居山东省首位,2020年省对市综合考核生态环境考核成绩位列山东省第一。

为了给绿植“安好家”,东营市因地制宜进行盐碱土壤改良,创造有利于园林绿化植物生长的土地条件并完善浇水系统,保证绿化用水压碱,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近三年,东营建设改造了耿井公园、文化公园等53个公园游园,建设改造绿化面积955万多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28万多平方米。

尽管中国的城市园林绿化较之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为20~40平方米,甚至高达60~70平方米。因此,中国城市的园林建设仍有很大可提高的空间。

(五)北方城市空气质量较差

在《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榜单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13的城市均低于3,其中海口(2.11)、拉萨(2.19)、舟山(2.50)、厦门(2.53)、黄山(2.59)、深圳(2.71)、丽水(2.75)、福州(2.76)、惠州(2.77)、贵阳(2.80)、珠海(2.82)、台州(2.97)和西宁(2.98)。

上榜城市空气质量超过5的有临沂(5.15)、西安(5.24)、济南(5.39)、太原(5.91)、石家庄(5.96)。值得注意的是,空气质量超过5的城市均为北方城市。

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连续显著改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整体实现全面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数量也增至202个。2020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每立方米,首次迈入中国国家标准达标线。近年来有趋势的臭氧也在2020年,也实现了年评价浓度首次同比下降。

尽管如此,当前中国大气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政策的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将进一步巩固。

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城市要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六)人均城镇废水污水排放量区域发展不平衡

《2021中国绿色低碳城市指数TOP50》显示,上榜城市中人均废水污水排放最少的4个城市是资阳(11.4吨)、金华(13.7吨)、临沂(15.1吨)和丽水(17.9吨),均小于20吨。

此外,研究发现在61个上榜城市中人均废水污水排放量小于50吨的城市数量为23个,仅约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12个上榜城市的人均废水污水排放量超过80吨。其中,天津、长沙、北京和上海超过80吨,贵阳和沈阳人均废水污水排放量超过90吨。此外,人均废水污水排放量超过100吨的城市还有深圳(109.7吨)、武汉(110.3吨)、广州(115吨)、南京(116.8吨)、东莞(122.1吨)和珠海(130.5吨)。

近年来,在污水处理方面,政府相关部门都下足了功课,中国的污水处理能力稳步提升。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计,2020年,中国污水年排放量为571.4亿立方米,其中处理量达557.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7.53%,且污水处理能力超过日均1.93亿立方米,排水管道长度达80.27万公里。

中国污水年处理量不断攀升,城镇废水污水处理设施仍存较多短板弱项,与实现美丽中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而且区域发展不均衡仍是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财政实力较强,且人口较为密集,城镇化水平高,适宜于大规模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而中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各种因素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污水收集管网短板较为突出,毛细血管缺失、设备老旧破损、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平衡、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广泛存在。

据此,政府对环境保护及污水处理行业的支持政策重磅落地。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6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国家战略高度做出了全方位部署,提升中国污水处理综合水平,改善污水处理现状,以实现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0 阅读:51

标准排名官号

简介:标准排名官号,绿色指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