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古代,有个书生在打扫城隍庙时,嫌神像碍地方,便开口说了一句:“鬼儿们快

小史论过去 2024-04-11 19:53:31

民间故事:古代,有个书生在打扫城隍庙时,嫌神像碍地方,便开口说了一句:“鬼儿们快出去,别在这儿妨碍我扫地!”没想到,话刚说完,神像们就自动有序地排成一列,朝着门外走去,结局令人慨叹。 在古代的东郭镇,位于集贤村的一个小山坡上,有座被村民深深敬仰的城隍庙。那年,暴雨连绵,东郭镇遭受了罕见的大水侵袭,大量农田被淹没,村民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更加不幸的是,位于山脚下的学堂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让村中的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们聚集讨论解决方案。由于村中财力有限,无法立即修缮学堂,经过一番讨论,大家决定将学堂临时搬迁到城隍庙中。城隍庙位于半山腰,相对安全,而且空间足够容纳所有学生。 根据搬迁后的安排,学生们需要轮流负责打扫庙中的环境,以确保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由于安全考虑,大多数学生选择在第二天清晨上课前完成打扫任务。 徐殷宁,一个聪明好学但有些任性的年轻书生,恰好在一个清晨负责打扫城隍庙。他发现庙中摆放着许多泥塑的神像,这些神像不仅占据了大量空间,而且在清扫时极其不便。出于急躁,他边扫地边不耐烦地抱怨着:“大鬼小鬼快走开,小爷我打扫碍事来!” 没想到,这句本以为无伤大雅的抱怨,竟然引发了不可思议的现象。那些静静站立的泥像,仿佛听懂了他的话,开始动了起来。它们自动有序地排成一队,缓缓朝着庙门外移动。徐殷宁的童心未泯,见状不仅没有惊慌,反而觉得这件事颇为有趣,便开始不停地向神像发出各种命令,而神像们也都一一遵循,这让他乐此不疲。 然而,就在他沉浸于这种神奇体验时,教书先生意外提前到来,发现所有的神像都站在庙外,这让本就严肃的先生大为光火,认为徐殷宁在不恭。 徐殷宁急忙解释,但他的话让先生更加愤怒,直至徐殷宁再次示范让神像行动,这一幕让先生震惊不已。原以为只懂诗书的徐殷宁,竟然揭示了一个超乎想象的秘密:这些泥像,似乎真的能够听懂人言。 随着时间的流逝,徐殷宁的这一能力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经常帮助同学们打扫,让神像在他们清扫时站到门外,以便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清洁工作。然而,两个月后,城隍在先生的梦中显现,请求先生告诉徐殷宁,不要再让神像在夜里站在门外,因为这样做对神像来说又累又冷。 徐殷宁听从了先生的话,但他调皮的本性很快又展现出来。他开始给城隍下命令,让其夜里去洛阳,凌晨前回来,这让城隍疲惫不堪。城隍不得不再次托梦给先生,请求制止徐殷宁的行为。先生的一番话让徐殷宁感到害怕,于是他停止了这样的恶作剧。 然而,徐殷宁的顽皮并未就此结束。他又一次尝试通过纸条命令城隍前往北疆,并告诉他不要回来。结果,北疆的人们看到城隍神像出现,便为其建立了庙宇,并开始供奉。而在徐殷宁的家乡,因为他的恶作剧,连平时护送他的红绿灯都消失了。 徐殷宁的母亲察觉到了儿子可能做了什么不妥的事情,但徐殷宁却告诉她自己做了一件好事。随后的一段插曲中他帮助了刘大哥和妻子解除了一个大误会,最终使他们重归于好,徐殷宁的母亲认识到徐殷宁并非只会恶作剧,他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徐殷宁的经历不仅成为了城隍庙中一个流传久远的佳话,更让人们对于信仰与尊重有了更深的理解。神像的行动,无论是真有其事还是巧合,都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敬畏之心。在这个古老的村庄里,徐殷宁与城隍庙的故事,成为了一代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故事名为《徐殷宁传》

0 阅读:639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