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抗战结束后曾说过一句话:“兵贵精,不贵多”,指的就是武装部队关键不在于有多少兵力,而在于将士是否有强大的战斗力,是否掌握多种军事技能,这也成为我军后来建军的重要原则。
尤其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往传统的人海战术正逐渐向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等现代战争演变,如果仍然坚守以前仅靠兵多就能取胜的传统思维,是很难适应当下以科技战为主导的现代战争模式的。
这就要求我军的发展革新必须紧跟现代战争和作战方式的演变而改进,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人民解放军从建国至今已经展开了11次大规模的带有改革性质的裁军行动,确保人民武装力量保持在合理规模的同时,努力向精兵、强兵的方向发展,使得人民武装从最高峰时期的627万人,缩减至今天的200万人。
那么我军11次大裁军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背景下展开的呢?
第1次是在1950年,裁军15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重组了全军的领导机构,以及各大军区,更是组建了新的军兵种,以及军事院校,使得我军的总兵力迅速增加,到了1950年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550万人,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开局之时,要保障如此大规模的武装部队,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军费资金,当时的军费支出已经占到国家财政支出的41.1%,非常高了。
为了节省军费,把国家资金用到民生建设、社会秩序恢复等重大事项上,我国决定对解放军进行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复员,1950年5月16日,军委专门就军队复员工作进行部署研究,做出了军队复员150万人的决定,把全军总兵力压缩到400万人,当年度就复员了23.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裁军。
第2次是在1952年,裁军200万人。第一次裁军还没结束,就在当年的下半年遇到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做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决策,一面要派遣大量兵力入朝作战,一面还要保卫祖国安全,此时国家不仅暂停了军队复员工作,反而快速进行军队扩编,到了1951年底至1952年初,兵力达到我军规模的最高峰,有627万人。
彼时,朝鲜战局已经到了相对稳定的阶段,跟美军开始边打边谈,我国随即又开始对军队员额进行精简整编,于1952年1月毛主席批准了《军事整编计划》,经过10个月的时间,全军精简了19个军部、73个师,近200万人,这是新中国第二次大裁军。
鉴于第一次裁军至400万人的目标没实现,反而在第二次裁军时实现了,某种程度上说第二次大裁军应当是第一次裁军的延续,初步完成了陆军从单一步兵体制向诸兵种合成体制的转变。
第3次是在1954年,裁军50万人。1953年12月至1954年1月,我国召开了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会中确定了把我军建设成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和总任务;在此背景下,我军又展开了精简整编工作。
从会议结束的次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55年底,全军总兵力已经缩减至350万人,也就是说距离第二次大裁军结束时还剩下400万总兵力,共裁撤了50万兵力,这是我军第三次大裁军。
第4次是在1957年,裁军110万人。为了积极支持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军委在1957年1月,也就是国家“一五计划”结束的年度,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在会中决定全军总兵力在3年内裁减130万人,至250万人左右。
经过近3年的时间,到了1958年底,我军集体转业或者移交地方的军事机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医院、30余所院校,总兵力降至240万人,共裁撤了110万人左右,跟会议所定的要裁军130万的目标也差不多,这是我军第四次大裁军,其中陆军又是被裁军的主力。
我国四次精简整编军队员额,最终形成了陆军、海军、空军、公安军、防空军,以及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共五大军种和七大兵种的格局,终结了解放军以陆军为主的单一军种局面,使得我军的配置更加合理。
第5次是在1975年,裁军60万人。为了重点解决比例失调和部队臃肿的问题,军委在1975年6月召开了扩大会议,要求在3年内裁军60万人,3个月后总参起草的《压缩军队员额,调整体制编制方案》获得批准,裁军正式开始,这是改革开放前后第一次裁军,也是共和国第五次大裁军。
第6次是1980年,裁军人数不详。1980年8月15日国家颁布实施《关于军队精简整编方案》,主要对精简非战斗人员,包括军队机关、后勤保障人员等,众多重叠机关获得裁并,当然还有省级军区的独立师被撤销了,部分野战军的步兵师也得到精简,裁军共持续至1981年结束。
第7次是在1982年,裁军人数不详。第六次裁军刚结束,随即又启动了第七次裁军。1982年9月,军委下发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将军委直辖的部分兵种部队,以及大军区直辖的兵种部队进行精简,还有独立的兵种部队进行撤番,或并入地方,或改制。
像军委炮兵、军委装甲兵、军委工程兵,全部划给了总参,机关改称为总参下辖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还有大军区下辖的炮兵、坦克兵、野战工兵部队则划给了陆军部队;解放军铁道兵则被撤番,集体转业,并入国家铁道部;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则集体转业,部分改制为武警交通部队、武警水电部队等各警种部队,裁军持续到1983年结束。
第8次是在1985年,裁军103.9万人。1985年5月军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中决定军队建设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实行军队全面改革,为此专门批准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要求全军人数减少100万人,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百万大裁军。
百万大裁军不仅合并撤销了4个大军区,还有陆军的很多军部也都撤番了,军级以上单位共减少30多个,经过5年的时间,到1990年止,全军共裁员103.9万人,总兵力降至319.9万人,超额完成了百万裁军的任务,陆军从军向集团军转变就是在这次裁军改革时期完成的,包括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也同时兴建。
第9次是在1997年,裁军50万人。20世纪末期,随着现代科技在战争中的使用,尤其是海湾战争的打响,引起了我们对高科技作战的重视,意识到有必要把军队建设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为此在1997年召开党的15大上,明确宣告要在未来3年内再裁军50万人,在进入21世纪之前,裁军目标已经实现,总兵力降至250万人。
第10次是在2003年,裁军20万人。进入21世纪后,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在全球加速发展,战争模式也从机械化作战向信息化战争模式转变,对“精兵”的要求更高了,于是在2003年9月国防科技大学50周年庆典举办之际,宣布在2005年之前再裁军20万人,陆军部分集团军番号被撤销,总兵力还剩下230万人。
第11次是在2015年,裁军30万人。2015年我国举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国家公开向世界宣告裁军30万人,我军总兵力还剩下200万人,这可视为“16军改”的序幕,从此开启了新一轮精兵之路。
至此,经过11轮裁军工作,我人民军队开始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