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家都觉得我军能百分百胜利,但冯增敏却带领448团8连200

迎丝聊历史 2024-05-22 14:02:57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家都觉得我军能百分百胜利,但冯增敏却带领448团8连200多人全员投降,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979年中华大地正在因为改革开放而发生巨大变化,此时刚刚经受文革洗礼下的中国,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局势都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越南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惨不忍睹,国内情况比中国还糟糕,于是本着人道主义革命精神,中国向越南进行了援助,原本中越两国关系相处的一直不错,可是两件大事的发生直接让中越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一是中苏关系的恶化,二则是中美关系的缓和。 作为苏联的忠实迷弟,对于苏联自然是马首是瞻,当得知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后,越南便开始对中国非常不友好,加之之前的战争中越南击败了英国和法国从而让他们的自信心爆棚,认为当今的实力足矣可以和中国开战,于是开始对中国边境进行大规模侵略。 中央军委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对越南进行了有效的打击,然而越南依然死猪不怕开水烫。在正面战场与我军交手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越军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山地丛林经验以及自己的对地形熟悉的优势,与解放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79年解放军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赶到边境。而驻守在云南边境的50军448团是较早一批进入越南作战的部队,然而入越南作战之后,448团担任的仅仅是担任后勤保障以及掩护大部队的任务。 执行这样的任务对于任何一支部队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当战事接近尾声的时候,448团的战士无不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或许是上级领导明白448团的心声于是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命令448团就地设防,拦截溃散之敌。 八连则负责班英地区的搜索任务,班英地区崎岖不平,地形复杂很容易遭到越军的偷袭,八连指导员冯增敏看着周围复杂的地形心里十分惶恐,上级的命令必须执行,尽管前方困难重重,这并不能成为阻碍解放军前进的阻力。 当八连的士兵搜寻到傍晚时分时,越军突然对着八连士兵进行偷袭,原本八连的士兵仅仅以为是小股敌人的扰袭战,并没有对此有多大的关注,可是随着战斗时间越来越久,指导员冯增敏敏锐的察觉到8连已经进入了越军的伏击圈中。 为了鼓舞士气副连长王立新身先士卒与越军激战,最终与越军同归于尽。在王立新的鼓舞下八连士兵视死如归,可是此时八连已经被越军包围的水泄不通,八连士兵已经有好几天水米未进,此时摆在冯增敏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战至最后一刻保全八连全体荣耀,另一条则是投降忍辱偷生的活着,保住弟兄们的性命。 冯增敏明白投降意味着什么,可是为了战士们的生死,冯增敏在经过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命令士兵向越南投降,可八连的士兵坚决不同意,坚持要与越军同归于尽,冯增敏耐心的劝说:“存活即希望!相信祖国一定会救我们回家。”在他的游说下,八连全连终放弃反抗,向越军投降。 八连士兵投降后,越军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优待,在越军战俘营待了一年后,中越就战俘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双方达成一致,同意进行战俘交换。时隔数年冯增敏终于回到祖国,可是等待他和八连战士的将是更残酷的审判。 因为八连的临阵投降,构成失职罪,因此刚回国没多长时间的他们很快面临牢狱之灾,面对牢狱之灾冯增敏并没有为自己辩解,或许对于冯增敏来说,他能够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他临阵投降的确应该受到惩罚,而冯增敏唯一的要求则是对跟随自己投降的士兵能够从轻处理,因为命令是自己下的,他们仅仅是执行而已,最终被判处十年。 如今这段尘封的往事再度被人们提起,如今再度思考冯增敏的投降恐怕早已经不能以对错来评判。如果是您,您会选择投降吗?

0 阅读:0
迎丝聊历史

迎丝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