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诸葛亮躬耕只能在襄阳# 反过来想,如果诸葛亮躬耕地不在襄阳。 那些得出这一结论的专家教授颜面何在? 那些专家教授论文的稿费是否需要退还? 那些已经故去的专家教授棺材板合得住? 那些专家教授的徒子徒孙应该何以自处? 迷信专家要不得! 知识扁平化的时代,有人还在对所谓的“大师”顶礼膜拜! 作为河南人,一信“智圣”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二信熟读历史的毛主席“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县”的判断。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卧龙岗#
#为什么说诸葛亮躬耕只能在襄阳# 反过来想,如果诸葛亮躬耕地不在襄阳。 那些得出
小飞鱼儿写文
2024-06-15 09:18:38
0
阅读:51
左行不辍
感觉虽然现在网上什么都能查的到,但是吧,材料筛选能力不是人人都有。襄阳和南阳挨着,加古代行政区域变化,所以才会争。你拿着什么时候的地图在这说话,先秦,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
龍顏大悅
南阳在东西两汉的地位绝对不是襄阳可比的。张衡的《南都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当时是仅次于洛阳的大都会。当然,南阳卧龙岗是三国故将黄权公元221~225年为追忆祭祀诸葛先生而建。黄权对于诸葛丞相知根知底,可以说几根毛都晓得。而南襄之争的由来源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这里先不说习为襄阳人,习本身多以杂记,明朝榜眼张春说:"(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谓晋虽受魏禅而必以承汉为正,此乃千古纲常之大论也。"《四库总目提要》则总结三国正统之争,说:"其书(《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至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然以理而论,寿之谬万万无辞,以势而论,则凿齿帝汉顺而易,寿欲帝汉逆而难。"说明习习凿齿有时过于强调政治性,以主观的利益裁割客观的事实,"以今观古",仍难免出现记载失实的情况。故此习凿齿文风不严,其文不可为史学依据,。如若能登大雅,其文不可暇尔也就襄阳人抱之以典藉以讹传讹罢了。可悲的是仍有一部分人不晓其由,历史讲究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