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安徽一个小村庄里,兄弟俩葛保田和葛保尧坐在破旧的院子里。突然,一个熟人匆匆赶来,手里抱着一个婴儿,让他们的生活轨迹从此改变。 “你们要不要一个女儿?”熟人开门见山地问道。 兄弟俩以为对方在开玩笑,便笑着答道:“当然想啊,有个孩子家里能热闹不少。” 然而,谁也没想到,当晚那人真的把一个婴儿送到他们家门口:“我家已经有五个女儿了,再多一个实在养不起,你们愿意要吗?” 说完,他把孩子放下,转身就走了。 兄弟俩愣在原地,看着躺在门口的孩子,不知所措又心生怜爱。 尽管生活贫困,但在那一刻,他们决定接受这个孩子,并为她取名葛红花,希望她能像花朵一样坚韧美丽。 养育孩子的艰辛很快显现出来。 葛保田和葛保尧从未带过孩子,面对婴儿的啼哭,他们手足无措。 最终,他们用仅有的红糖冲水给孩子喝,但显然不够。 村里的妇人告诉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奶粉,可奶粉要五块钱一袋,而他们只剩下三块钱。 葛保田于是决定出去打工赚钱,什么活儿都干,只为了给孩子买奶粉。 每天,他咬牙坚持,装满十车土,尽管累得几乎散架,但看到女儿喝上奶粉,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葛保尧智力稍有缺陷,但他对红花的爱丝毫不减。 他每天带着小红花在村里走,守护着她不受欺负。 两人对红花的呵护备至,使她在贫困中依然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为了区分两个父亲,红花叫葛保尧“大伯”,叫葛保田“爸”。 随着红花的成长,家庭的负担也越来越重。 红花上学需要更多的钱,葛保田已经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他开始靠“讨喜钱”维持生计。 看到父亲如此辛劳,红花更加努力学习,奖状贴满了家里的墙面。 初中时,大伯突发脑溢血,红花决定休学一年,照顾家人。 她每天早起做饭,照顾大伯,直到他的身体好转,才重返校园。 一次,她忘记带文具盒,父亲天没亮就赶到学校,为她送来,那三十多公里的路程和父亲的身影,让红花泪流满面。 红花的努力没有白费,三年后她考上了亳州师专。 虽然父亲和大伯住进了敬老院,但她依然时刻挂念。 大二时,父亲因病重再次住院,红花毅然赶回家,照顾父亲数日后,才回到学校备考。 她获得了国家奖学金,用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 2012年,红花成为蒙城县的一名教师。 为了照顾父亲和大伯,她选择了偏僻的学校,开始了“带父上班”的生活。 三年后,她被调到蒙城县的另一所小学,申请了公租房,继续和两位老人一起生活。 2018年,葛保田病情加重,住进ICU,葛红花倾尽全力为父亲治疗。 尽管许多人劝她放弃,但她坚定地说:“爸在,家就在。” 在爱心人士和福利机构的帮助下,葛保田最终康复出院。 如今,葛红花已经三十多岁,依旧未婚。 当被问及婚姻时,她表示:“我结婚也会带着两位老人一起,他们的养育之恩,我要用一生回报。” 三十多年前,兄弟俩用无私的爱抚养了红花;三十多年后,红花用无尽的感恩回报他们。 在这个无血缘的家庭里,他们彼此相守、知恩图报、不离不弃,这样的真情难能可贵,令人动容。
1988年,安徽一个小村庄里,兄弟俩葛保田和葛保尧坐在破旧的院子里。突然,一个熟
闻神聊知识
2024-06-15 17:37:22
1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