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故乡——读陈年喜的峡河西流去

千山聊文学 2024-06-23 12:14:24
《峡河西流去》是散文作家陈年喜倾注两年半心.血创作的乡土根源散文集,全书收录了27篇作者对故乡峡河深情厚意的佳作。 这本书不仅是对峡河地区历史变迁的记录,更是对当地文化传统和人文风貌的细腻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陈年喜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 在描写对故乡峡河的眷恋时,他写道:“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岁月长河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读到这句话,我们不仅能深刻感受到他对故乡的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同时也让我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心中涌起淡淡的怀念。 陈年喜的写作手法细腻入微,如在《绝.活》一文中,他这样描述父亲打棺 木的场景:“父亲打棺 木时,每一刀都精准而有力,仿佛在与木头进行一场深情的对话。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仿佛能够看透木头的灵魂。” 文中也提到做完一个棺 材要7天,用什么材料等描述都非常详细,想想这门手艺如今已失传了,我们能知道的也只能从书中获得了。 从文学的角度,我们也能从书中读到时代的变迁,比如《峡河七十里》中,陈年喜写道:“他们发了工资就交给所在的生产队,记工分,分粮食。” 这种生活场景对于80后的我来说也很陌生,更不用说00后了,但这却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陈年喜的文字还富含深刻的哲理,在父亲的绝活中,不仅仅是打棺木,更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人这一辈子,就像这木头一样,要经得起打磨,才能成为有用之物。” 那时的人做事的态度都是那么认真、淳朴,如今很少见了。 读完《峡河西流去》,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更能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魅力。 书中的每篇故事都是作者身边普通人的真实写照,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以及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勇气。 虽说这本书作者是献给消失的故乡,但也告诉我们家乡是滋养我们的地方,无论现在是离家远行,还是心怀对家的思念,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归处。 当然,《峡河西流去》还传达了对传统的珍视、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喜欢散文和文学的朋友都值得一读。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兴风宋

兴风宋

8
2024-06-25 23:45

永不散的乡愁

豆

4
2024-06-25 23:08

人这一辈子,就像这木头一样,要经得起打磨,才能成为有用之物。

轻松熊

轻松熊

4
2024-06-26 00:17

同款好书,很感动

第七天

第七天

4
2024-06-25 22:45

大河孕育着文化

官萌猛

官萌猛

4
2024-06-25 23:58

这本真的好 陈年喜文笔绝了

塔塔

塔塔

3
2024-06-25 22:46

这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