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代年轻人过得好不好,只有鲍师傅知道。
一个月逛的次数越多,可能意味着幸福感越低,越需要大量的碳水抚慰心灵。高油高糖、又甜又腻的鲍师傅,中年人嗤之以鼻,年轻人却奉为快速分泌多巴胺、促进内啡肽的“奢侈品”,真正物理意义上的“精神食粮”。不过没曾想,鲍师傅的一个“冷笑话”却深深刺痛了年轻人。
1
最近,网红品牌鲍师傅摊上事了。有消费者在社媒上分享了一则“糟心”的购物体验,称他和朋友在广州两家鲍师傅消费,发现都存在“不去皮带包装称重”的情况,导致价格变高。为了验证这种猜测,网友自带电子秤称重,显示石牌桥店的一盒海苔风味酥松小贝蛋糕带包装共247.6克左右,购物小票上显示为248克;图源:南方都市报另一盒咖啡小贝蛋糕带包装共272.3克左右,购物小票上显示为274克。很明显,小票显示的重量和带包装的重量几乎相近,甚至小票的更贵。本来不去皮就会增加重量,那么小票凭空多出来的克数是怎么回事?网友百思不得其解,去找鲍师傅要说法,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应。两家店长不约而同地表示,可能是空调的冷风吹到了秤上变重......也就是说买份糕点也得为空调付费?鲍师傅产生重量偏差的理由网友接受无能,只好带着疑问求助媒体。话题冲上热搜后,鲍师傅启动紧急公关,称门店销售产品时会进行“去皮”处理,对网传消息正在核实调查。两家涉事门店已和消费者协商处理,已进行“退一赔十”的赔偿。
图源:新浪财经可以说鲍师傅的公关直奔重点,第一时间表明“去包装称重”的规范运营要求,开展品牌自查,消除其他消费者的顾虑。另一方面,附上事件处理结果,安抚涉事消费者,展现出品牌的诚意和态度。毕竟,危机公关不仅在于“防”,更在于“守”。品牌危机的发生有时候难以避免,关键在于后续的应对和制止举措,如何守住消费者的“心”。客观来说,鲍师傅这次的表现可圈可点,尽可能面面俱到,给大众一个满意的交待,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但是由于前面店长的“冷气变重”说法深入人心,还是在舆论层面掀起了轩然大波。
2
一场围绕着“空气与重量”的激烈讨论就此展开。风力那么猛,合着鲍师傅的空调吹出来的是台风?买糕点附送冷气,原来一切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不懂就问,既然付了钱,能不能当场把冷气“带走”?
忍不住高歌一曲,魔性改编歌词笑不活了。
有网友燃起熊熊八卦心,求问鲍师傅到底用哪家空调,想要避雷拔草。
话题下格力空调频频上榜,“吹风就像刮大风一阵一阵的”“吹的是妖风”,鲍师傅出事,格力董明珠躺着也中枪。
当然,也有不少网友为鲍师傅说话。在实际操作中,风扇和空调的确会对称重结果产生微弱影响,两位店长的解释看起来没什么不妥。
那么,究竟空调吹风会不会增加重量?事实上,网友争论不休的疑问,早在2009年就引起了广泛讨论。彼时,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系主任曾永志予以否认,引用物理学中的“伯努利方程”解释,即流体(比如水和气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小。风吹过的地方,压强变小,物体对支撑它的受力面的压力也变小。他认为风吹不仅不会变重,反而还会减轻物体重量。
这么看来,鲍师傅空调风吹到称上是有可能影响称重,但至于是变重还是变轻,还得进行一番系统研究。况且,鲍师傅这次“翻车”的重点还是在于有没有去皮称重。虽然克数比较小,但是以少积多,结合鲍师傅昂贵的客单价和爆火的销量,也是一笔可观的额外“收入”,如果行为属实,称得上是“欺诈”消费者。
一股突如其来的“冷风”,把鲍师傅吹上了风口浪尖。
3
值得一提的是,评论区还出现了另一种疑问声音:鲍师傅不香了?提及鲍师傅,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人头攒动排长队的场景,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才能品尝美味糕点,因此鲍师傅也被烙上“网红”标签。如此“溺爱”鲍师傅的消费者,怎么转头为了零点几的克数斤斤计较?事实上,这是陷入了一个品牌认知“误区”。2004年,第一家鲍师傅门店在北京某所学校附近诞生,那时候还是叫“鲍仔西饼屋”,是藏在街头小巷里的夫妻小店。一年后,鲍才胜改良出一款名为“肉松小贝”的新品,将肉松蛋糕和传统小贝相结合,承载了最酣畅淋漓的高热量味道,备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
图源:鲍师傅糕点官微直至2008年,鲍才胜才开始扩大经营,在雍和宫等三地开设新店,并将“鲍仔西饼屋”正式改名为“鲍师傅糕点”。2013年,鲍师傅迎来了品牌的高光转折点。创始人鲍才胜登上北京电视台美食节目,接受记者探店采访,在节目播出后鲍师傅彻底打响了名号,持续扩张门店。2017年,扎根于北京的鲍师傅把版图扩展至上海,引起“一鲍难求”的热潮。当年,仅有26家门店的鲍师傅,估值就达到了10亿元。
图源:小红书虽然备受各路资本青睐,但鲍师傅一直奉行“稳健保守”的品牌战略,坚持直营模式,不开放加盟。眼瞅着扑了个空,有人剑走偏锋,钻了商标注册的空子,各路山寨店不断涌现,最高峰时期达到了3000家。为了达到“以假乱真”,山寨店不惜雇人排长队,营造虚假热闹盛况,误导消费者。经过漫长的打假维权,鲍师傅才陆续走出山寨危机。直至今天,鲍师傅在全国门店已达到100家,品牌估值高达100亿元,坐稳“烘焙界顶流”宝座。尽管“快品牌”的网红标签深入人心,但鲍师傅一路走来却稳扎稳打,打破了“速生速死”的网红流量魔咒。鲍师傅的“冷气吹重”事件出圈,除了自带热度的“网红”负面标签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消费者苦价格刺客久矣。这几年来,“雪糕刺客”“烘培刺客”“酸奶刺客”“水果刺客”层出不穷,昂贵的价格与品质不成正比,令消费者苦不堪言。突破30元一斤、平均10元一个肉松小贝,价高的鲍师傅爆发“克重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缺斤少两”,产生遭遇“刺客”担忧。“冷气吹重”危机也给鲍师傅敲响警钟,靠“口碑”卖价值,就要保证好价值输出,并且用产品力支撑做品牌沉淀。当价格与价值相匹配,这届消费者才愿意为“高溢价”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