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打了6个电话,这是什么情况?他这么着急找的对象竟然是犹太商人盛智文。而他要

淑玲说人物 2024-06-28 12:17:24

董建华打了6个电话,这是什么情况?他这么着急找的对象竟然是犹太商人盛智文。而他要做的事情,可不是小打小闹——要让盛智文去接手濒临破产的香港海洋公园。面对第一个电话,盛智文的反应简直可以拍成搞笑视频:“你疯了吗?我对经营游乐园一窍不通啊!”到了第六个电话,盛智文才淡定问:“如果我不接手,你还有别人选吗?”当听到董建华提的另一个人选,盛智文立刻笑了:“那还是让我来吧。”毕竟,和那个优秀但缺乏经商经验的人相比,盛智文还是更有信心。 盛智文一上任,奇迹就开始发生了。第一年,他让海洋公园扭亏为盈;几年后,海洋公园不仅甩开了迪士尼,还成为了港人心中“看熊猫”的圣地。最终,海洋公园摘下了全球最佳主题公园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乐园。盛智文的11年任期,每年盈利超过1亿港元。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位犹太商人居然零薪酬,完全是义务工作!这和我们平时对犹太人的印象真是大相径庭。难道盛智文真的什么也没得到吗? 盛智文最广为人知的称号是“兰桂坊之父”。他的商业天赋就像写在基因里,从德国到纽约,再到加拿大,最终在香港落脚。他天生敏锐的商业头脑,让他在白手起家后迅速崛起。1950年出生在德国的盛智文,7岁时父亲去世,家境窘迫。他随母亲迁到加拿大,白天读书,放学后送报纸,周末在牛排馆打工。结果,他赚的钱比老师还多,还给自己买了辆雪佛兰,全校独一份。 中学毕业时,他放弃了上大学,觉得自己未来要走的路都在实践里。他虚报年龄,进了一家女性内衣公司,从装运工做起。两年后,他离开公司,选择了香港。盛智文看到香港的活力和与欧美国家悬殊的价差,决定在这里创业。第一年,他从服装贸易中赚取了100万美元。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Colby,生意越做越大。 盛智文在香港的事业不仅局限于服装贸易,他还创造了香港的时尚地标——兰桂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商人们抱怨没有酒吧,盛智文便找了一处破旧小巷,改造成具有美式风情的餐馆,取名California。晚上10点后,餐厅里的桌椅全撤掉,变成酒吧和Club的结合体,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模特、明星和设计师。兰桂坊因此成为香港的时尚名片。 盛智文最精彩的一笔还是在海洋公园的翻身仗。当时的海洋公园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盛智文接手后,亲自调研、融资,把海洋公园打造成以环境、动物和教育为主打的主题乐园。通过各种奇招频出,盛智文扮演过巴西女郎、粉红水母等角色,频繁举办记者会,为海洋公园吸引了大量人气。 为了提升海洋公园的竞争力,盛智文还引进了大熊猫,扩地加盖酒店和娱乐设施。每当游客人数过多,他会果断停止售票,保证游客的游园体验。反之,游客少时,他会让团队不断推出新节目,吸引更多人前来。就这样,海洋公园从亏损转为盈利,成为香港的一大亮点。 盛智文的另一大壮举是加入中国国籍。他放弃了加拿大国籍,拒绝了美国邀请,成为中国公民。这个决定在外国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对盛智文来说,意义重大。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这个国家的强大深深打动了他。成为中国人,是他发自内心的骄傲。 当香港出现矛盾时,盛智文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态支持中国。他直言不讳地批评那些试图分裂香港的人,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香港安全法》出台后,他多次发声支持,指出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强调安全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必要措施。 如今,每次过安检,当工作人员示意盛智文走外国人通道时,他总是笑着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盛智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不仅仅在于商业上的成就,更在于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奉献。 读者们,你们对盛智文的故事有什么看法?他放弃高薪义务工作、加入中国国籍的选择,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关注我,更多精彩故事等着你!

0 阅读:1
淑玲说人物

淑玲说人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