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的反垄断运动给巨头们的压力有多大,只需把目光转向二"马"。
马云自蚂蚁上市受阻后,就进入神隐状态,已两月有余,而马化腾少有的几次出现在新闻中,也都是远程露面,他不仅缺席了5月份的全国两会,10月份的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连亲自发起的腾讯科学WE大会,也只是发来50秒的语音致辞。
坊间传闻,小马哥有腰伤在身,正在调养,不方便参加公开活动。
然而小马哥低调的背后,企鹅依然凶猛。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世界500强榜单》榜单,腾讯以4.72万亿元的市值超过阿里巴巴,位列中国上市公司榜首。
一段时间过去了,舆论的炮火更多对准了阿里巴巴,但腾讯到底有没有垄断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腾讯"流量+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是对这两大利器的完美运用,腾讯才得以成为中国最值钱的公司。
【双轮驱动,完美循环】
在背上"抄袭王"的骂名后,马化腾曾自问,腾讯的核心能力是什么。按照《中国企业家》的报道,腾讯总办内部当时圈定了两个答案,一是流量,二是资本。
古代的帝国在扩张中不可避免会与其他文明发生惨烈的冲突。同样,腾讯"什么都做"树敌太多,也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胜出,唯有通过资本参与的方式才能继续开疆拓土。
以QQ、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生态,确立了腾讯流量王者的地位,吸引了其他公司加入腾讯生态;腾讯一方面可以利用海量数据提前锁定最有潜力的公司,然后择优投资或参股,另一方面可以导入流量保证自己的投资标的有更大几率成功。反过来,被腾讯投资的公司,也为腾讯生态贡献了更大的流量。
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那张传播甚广的图很能说明问题,马化腾居中,美团王兴和京东刘强东宛如左右护法,饭桌上的一多半公司都有腾讯入股或投资。
正是通过资本和流量的粘合剂,腾讯得以号令天下,各诸侯国默默称臣纳贡。
"资本和流量"这个循环是如此完美,以致于行业内有这样一句话——做互联网的人,一定会遇到三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生、死、腾讯。
曾几何时,这个行业内的创业者还能凭借以快打慢、以小博大突出重围,Snap的Evan Spiegel拒绝了扎克伯格3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张一鸣也曾豪迈地喊出"创立今日头条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
但今天的互联网生态中,"如果你不是我们的朋友,便是我们的敌人"。拒绝腾讯,不仅仅是拒绝腾讯资金那么简单,也意味着被彻底排除在腾讯生态以外。
2015年,著名科学家王俊离开华大基因,在深圳创办了生物科技公司碳云智能科技。一时间,投资者争相为王俊提供资金,但最终王俊拒绝了赫赫有名的红杉资本,选择了腾讯。
根据《金融时报》在2017年的报道,王俊这一选择的理由很简单,红杉可以提供资金,但是腾讯平台的用户规模无人能及,微信的几亿用户中每一个都是潜在的客户或者数据源。
就像电影《教父》里的科里昂,"我给你开出一个让你无法拒绝的条件",如果不接受,后果更严重。
字节跳动就是被腾讯大帝流放的孤独者。自头腾大战以后,字节跳动旗下大部分app都没有逃过被腾讯封杀的命运。疫情期间,字节跳动的飞书和阿里巴巴的钉钉一起成为被腾讯"重点关照"的两个在线办公软件,负责飞书业务的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公开喊话,指责腾讯滥用优势地位,没有获得腾讯半句回应。
当然,纳了投名状的腾讯众小弟,也需要付出相应代价。
以滴滴出行为例,在接入腾讯生态的微信平台后,滴滴的订单量被迅速拉升,很快在残酷的打车软件补贴大战中胜出。在补贴大战结束后,腾讯开始收割投资红利,滴滴日均几千万订单反哺微信支付。
为腾讯帝国添砖加瓦这类小事自不必说,有的创业者不仅要为憨憨企鹅背锅抗雷,还可能丢掉公司的控制权。
近两年腾讯投资风生水起,不少公司在成为小巨头的路上一路狂奔,但不论是"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里"还是"员工猝死争议",承受舆论压力和骂名的是"小弟"美团和拼多多,腾讯作为大股东,却仍可以置身事外,享受资本红利。
腾讯通过释放资本和流量在小弟身上获取了远高于持股比例的话语权。商业并购、业务调整、人事变动,很多时候需要先问问话事人的意见。不论是滴滴与快的合并,还是美团与大众点评组成"新美大",背后都是一方创始人的黯然失势,而眼下腾讯主导的斗鱼和虎牙合并,必然还会有一方需要出局。
【二选一,为何腾讯总能笑到最后】
由于年代太过于久远,很多人已经忘了,"二选一"作为一种商业竞争的武器,其实由腾讯最先启用。而看清了流量和资本的双轮驱动模式,才更能明白,为什么腾讯总能在"二选一"中笑到最后。
所谓"二选一",即大的平台要求入驻商家在自己与竞争对手之间做出选择,但其实"二选一"不仅可以针对商家,也可以针对用户。
2010年,当时的腾讯霸业未成,与360在安全领域发生了冲突,是为"3Q大战"。在360奋起反击后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QQ客户端不能与360兼容,QQ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工作。
腾讯在做出一个艰难决定的同时,也开创了互联网行业"二选一"的先例。大战过后,360方面损失惨重——"被迫"卸载360软件的用户高达6000万。此役中,国民软件QQ庞大的用户基数是腾讯胜利的关键。
其实,又何止360,随着腾讯制霸中国互联网社交领域,它已经具备了和一国政府扳手腕的实力。
3年后的2020年8月,就在特朗普宣布微信禁令后,包括苹果、沃尔玛、迪士尼和宝洁在内的十余家美国公司高管与白宫紧急沟通,请求延缓对微信的禁令,众多美国公司的高管直言"如果一个人没有住在中国,可能无法理解不能使用微信的后果"。
这可能是中美科技战以来,一家中国公司所能调动的最强阵容,每年从美国公司采购近200亿美元的华为都没有获得这样的待遇。
确实,没有了苹果,还可以选华为、小米,没有了沃尔玛,还有家乐福、大润发,没有了宝洁,还有联合利华,但像微信这样的超级app无可取代。微信是国内唯一一个覆盖用户超过网民总数的社交网络软件,坐拥超过12亿的月活,微信已经从一款聊天应用晋级为中国互联网的底层应用。
在国外,可谓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但对腾讯来说,一个微信应用几乎囊括了中国互联网流量的半壁江山。
无怪乎,在微信用户联盟起诉特朗普政府后,法官也选择了支持微信的立场,她的关注点倒不在于"微信是否构成国家安全威胁",而是在说汉语的人群(包括美国的华人群体)中,尚找不到一款可以替代微信的应用,对微信进行限制将妨碍人们的言论自由。
但如果不能使用微信,被限制的又何止是言论自由。
新冠疫情期间,多个省市的用户突然发现,健康码无法在微信端打开,其中阿里巴巴办公软件钉钉开发的健康码受影响最大。尽管腾讯给出的解释是技术原因,并在媒体曝光后对钉钉健康码进行了解封,但很难说腾讯此次封杀与企业微信和钉钉之间的商业竞争没有关系。
如果像苹果、阿里这样的巨头都得看腾讯的脸色,更遑论中国其他千千万万互联网公司了。
【资本流量武器化】
小马哥对这种"资本流量"相互驱动的模式有一个有趣的比喻——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
他说,腾讯投资的基本逻辑是,除了通信社交和内容,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腾讯也不会追求控股,甚至不要求大股东,而是通过小比例占股的方式投资。腾讯态度明确:只求共生,不求拥有。
当然,你可能会说,做投资就是错吗?世界上的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做投资,软银有愿景基金,谷歌也有风投部门,用投资来构筑护城河,本身就合情合理。
但问题是,资本和流量既可以让"科技向善",也能翻云覆雨,当资本扩张到一定程度,护城河就可以织成网,等网铺的足够大、足够密,别人可能想走路都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网上有一张图清晰地展示了腾讯通过自营和投资对社会方方面面的渗透。衣食住行用,基本上没有腾讯不涉足的领域。除了传统强势领域社交和游戏,腾讯在文化传媒领域从资讯、问答、网文、播客、音乐、视频到电影、动漫、媒体,也几乎完成了全流程的布局。
在过去,商人巨贾可以买断物资囤积居奇,今天的腾讯看重的是IP和版权。QQ音乐的口碑长期不敌网易云音乐,但不妨碍腾讯音乐豪气签下环球、华纳、索尼三大国际唱片公司的独家音乐授权——买断天下版权,不怕用户不来。
在腾讯执牛耳的游戏领域,这种情况更突出。为了狙击抖音,腾讯祭出了版权武器,对抖音进行游戏内容封锁,先后要求抖音平台下架《王者荣耀》《英雄联盟》《Dota2》《魔兽世界》等相关游戏视频、直播内容。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两家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和虎牙都有腾讯投资了,接受腾讯入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消除版权方面的隐患。
然而,老大哥的怒火不仅可以烧到对手,也可能殃及普通用户。腾讯让你用什么你才能用,让你看什么你才能看。
2018年支付大战期间,沃尔玛和步步高超市在多地下架支付宝支付,仅支持银联和微信支付,逼得用户不得不接受微信支付通道。在完成对斗鱼虎牙的入股后,普通用户在这两个直播平台也再看不到网易系的游戏。
所以,"只求共生,不求拥有",这话仅仅针对可以用资本和流量搞定的公司,不愿意加入腾讯生态的公司,自然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BA退下,T家独大】
不可否认,腾讯是一家优秀的商业公司,成功的商业经营和垄断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但腾讯把"流量+资本"的雪球越滚越大,正在行业内产生新的隐忧。
周鸿祎曾在自传中如此回顾与腾讯的纠葛:"从 3Q 大战开始,腾讯开始反思过去的商业模式,逐渐由自建网络帝国的模式,过渡为通过收购、投资和兼并方式构建以腾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这一商业模式。腾讯变得更加开放,变成了一个更加强大、令人尊重的企业。今天,它的规模早已让人望尘莫及。"
今天的腾讯,规模有多大?截至1月15日港股收盘,腾讯股价攀升至645港元,是为历史新高,总市值超过7900亿美元。然而,"腾讯控股"的市值仍不能反映这个庞然大物的全貌。
2020年上半年,有研究机构总结了全球25家新冠疫情下市值增长最多的公司,腾讯位列全球第5,中国第一,总市值增加了930亿美元。但在这个榜单中,如果算上被腾讯投资或者入股的公司,腾讯的量级还能继续提高。
另外上榜的几家公司中,腾讯持有京东近18%的股份,持有拼多多约17%的股份,持有美团约18%的股份。可以说,中国市值前五大的互联网公司中,除了阿里自成一派,剩下的四个都是"腾讯势力"。全球范围内,腾讯已经将几乎所有游戏开发商收割了一轮,垄断了三大音乐素材库。
自百度掉队后,中国互联网行业便从BAT格局进入到了阿里和腾讯"两强相争"的时代。而当下,即便阿里巴巴没有因反垄断蛰伏,说"T家独大"也并不为过。
阿里巴巴和腾讯投资的独角兽公司一览
根据IT桔子的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腾讯每年都能作出上百笔投资,远远超过阿里巴巴和百度,这个数字在2020年达到了157笔,不仅是中国VC之最,也是阿里的3倍还多,平均两天多就有1笔投资,涵盖文娱、出行、娱乐、酒店、餐饮、零售、本地生活等各个领域。
彭博社绘制了一张2020年已上市或已提交上市申请的公司列表,腾讯的布局明显比阿里要广泛很多。在电商领域,除了阿里以外,算上拼多多和京东,已经有三个玩家。但是在熟人社交领域,多年来腾讯的地位还没有被撼动过,以至于有"流水的社交,铁打的腾讯"一说。也正因如此,有人评价"阿里算什么垄断?腾讯才是真垄断。"
腾讯投资部门不仅在科技公司里傲视群雄,与专门的VC和PE相比,它也丝毫不落下风。按照投出的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排名,腾讯仅次于红杉中国。
而少有人关注的是,腾讯除了自己做投资,还入股了几十家VC/PE,包括红杉中国、高瓴创投、高榕资本、启明创投、钟鼎资本、挚信资本、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青松基金、龙珠资本等。套用罗永浩的那句话,"赚不赚钱,都交个朋友"。
2020年初,腾讯投资教父刘炽平总结投资战果:腾讯总计投资企业超过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为市值或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腾讯通过在行业内密集频繁的投资,构筑起一个新的隐形帝国。
一定程度上,腾讯的朋友已经遍天下。但回到周鸿祎的那句判断,腾讯真的变得更开放了吗?
京东、美团、滴滴、拼多多这些进入了微信"九宫格"的公司,在接入流量入口的同时也享受了这个生态的开放和红利,很多企业市值都在上市后一飞冲天。但随着腾讯帝国枝繁叶茂、攻城略地,有人开始担心,腾讯的边界在哪里?是否有一天可能连拒绝老大哥的机会都会失去。
有媒体采访行业的创业者的一句话或许可以总结这种矛盾的心态:"你离不开它,又绕不开它,更打不过它,最好的选择就是跟它交朋友。"
严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