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的一个采访视频中,医生清晰地说道:分手对我来讲更痛苦,比做人流痛苦。
当医生向女孩子讲解如何做好避孕措施时,女孩子说,医生你不用讲了,我已经做第四回了。
我都会背你这套词了。
医生建议她保护自己啊,女孩子说,没法保护,他不让我戴,戴就说分手,就是不爱的表现。
那个姑娘还说,分手对我来讲更痛苦!比做人流痛苦。
医生在视频里总结道,当总会遇到这类事情时,会发现科普是很无力的。
视频最后总结说女性保护自己的意识提升得很慢很慢。
尽管每个人的性格和行为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妈妈,但是,妈妈的爱,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滋养。
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得到妈妈的爱,那么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一定会疯狂地依赖一个人,这个人就变成了妈妈的“替身”。
如果一个女孩子在自己的妈妈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和爱护,甚至她从小到大都没有被自己的妈妈接纳,那么她就很容易被男孩子给洗脑。
也就是说,一个女孩子,不是一出生就是恋爱脑。
尽管大家都知道,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
但“感性”并不等同于“恋爱脑”。
当一个从小缺爱的女孩子,遇上渣男时,她无法进行分辨。
因为在这个女孩子从小到大,第一次有人看到了她并且肯定了她,那么这个人对她讲的所有的语言,都被她过滤成甜言蜜语。她没骗,怪她吗?
似乎不能全怪她。
怪她的经历。
怪给她经历的那个人。
那个人,就是她的妈妈。
尽管一个人的恋爱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但如果这个人从小就充分地体验过“被爱”的感觉,那么他就会能够及时分辨出“自己被爱还是被利用”,他就会具备一种能力去摆脱掉自己内心出现的“不健康的依赖”。
健康的爱应该是双向奔赴的,将由尊重和欣赏编织而成的美丽花环,佩戴到彼此的头上,让彼此更优秀更健康!
讲一个真实故事。几年前了。
我在第一次收上来的英语作业本中,我竟然发现有两本作业的字迹完全一样。
一本男生的作业,另一本女生的作业,他们俩是前后桌。
担心自己莽撞,就又给这两个孩子所在的小组单独留了一次作业。
小组长把作业本收上来之后,我对比了这两个孩子的字迹,还是完全一样。
利用课间时间,我把女孩子找出来,嘱咐她不要再替那个男孩子写作业。
那个男孩子连自己的作业都不完成,他还能对什么事情负责呢?
不到半年时间,听说这个女孩子怀孕了,而这个男孩子还是移情别恋了。
如果当时这个女孩子真的在怀孕之后又被抛弃了,那么这个女孩子的妈妈应该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