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大将于南京离世,妻子楚青奔丧。因粟将军尚未平反,一众部下不敢悼念

喷火龙来了 2024-07-11 17:00:52

1984年,粟裕大将于南京离世,妻子楚青奔丧。因粟将军尚未平反,一众部下不敢悼念,战友王必成中将挺身而出,呼“将军一生磊落,怎能不去?” 1984年2月5日,王必成在南京得知了自己敬仰的粟裕大将去世的消息,这一突如其来的噩耗使他难以抑制情感。粟裕在生前曾明确表示希望一切从简,因此未举办追悼会,王必成虽因此未能在正式的仪式上表达哀悼,但他的哀伤与怀念并未因此减少。 粟裕与王必成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及之后的多场重要战役。王必成作为粟裕的部下,多年来一直深受其信赖和重用。特别是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当粟裕受到不公正批评时,王必成毅然站出来为其辩护,这一行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极具风险。他的发言虽然是批评,实则蕴含深厚的信任与尊敬,这种“明贬暗褒”的方式,是他对粟裕人格和才能的高度评价。 王必成的这种忠诚不仅限于公共场合,在粟裕去世后的私下举动也同样表达了对前长官的深切缅怀。得知追悼会取消后,王必成自行在南京为粟裕设立了简单的灵堂,尽管被告知不必这么做。楚青后来来到南京,发现了王必成设立的灵堂,她的反应是复杂的,既感动又无奈,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给王必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楚青在南京的行程中,除了处理粟裕的后事,也有意见其他老部下。她的旅程中包括了一项重要活动——将粟裕的骨灰撒向长江。在这一过程中,张文碧原本因公务未能全程陪同,但在王必成的坚持下,最终也参与了整个仪式。 1946年底,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涟水地区的冲突达到了顶点。涟水战役成为了解放军历史上的重要一役,尤其对第六师来说,这是一次光荣与悲痛交织的考验。 当时,国民党军第74师在张灵甫的指挥下,利用重炮和飞机对解放军的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解放军第六师在王必成的率领下,承担了正面的防御任务。尽管面对激烈的炮火和空袭,第六师士气未减,他们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仍坚持反攻。 然而,国民党军的南面进攻只是一个佯攻,真正的攻击点已经偷偷转移到了解放军的西面,这一突然的战术转变让涟水的防线最终被突破。解放军在此役中损失惨重,第六师几乎损失了5000余名官兵。 陈毅元帅在接到战报后,一怒之下要求撤销王必成的职务,对其进行审查。王必成自知过失,也主动承担了责任,向上级提出了自责的报告。但在这关键时刻,粟裕大将却为王必成辩护,他认为王必成虽有失误,但过去的战绩表明其具备强大的战斗力,此次失败应成为其宝贵的教训。 粟裕的话语让陈毅重新考虑了对王必成的处理,最终决定给予王必成改过的机会。粟裕甚至承诺将来针对国军第74师的作战任务都交给第六师,以便让王必成有机会挽回颜面。 不久后的1947年5月,解放军获悉国民党第74师正筹划对解放军发起偷袭。王必成的第六师成为了反击的主力。当解放军改变作战计划,决定以第74师为主攻目标时,王必成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复仇机会。在战斗中,第六师从战略上出其不意地切断了第74师的退路,并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这次战斗中,第六师展示了出色的战术执行力,张灵甫的部队尝试多次突围未果,最终被解放军逼至绝路。国民党部队的其他部队未能给予有效支援,张灵甫最终选择在一个偏远山洞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0 阅读:7
喷火龙来了

喷火龙来了

你喜欢的,才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