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水浒传》搬到瓷器上?

仲冉古玩 2024-02-26 13:50:47

瓷器的纹饰艺术并不只与器身装饰相关,往往是由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决定的。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连年征战。

从17世纪初满洲帝国的崛起,到入主中原之后,甚至直到康乾盛世,也不乏康熙西征葛尔丹、乾隆平定大小和卓的战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瓷器上流行人物故事的纹饰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康熙 五彩刀马人图纹直颈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北宋末年为背景,主要描写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以及他们聚义之后的招安、征战等故事。

明 杜堇《水浒全图》

清光绪时期广东臧修堂刊本

宋元之际,施耐庵在民间故事、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把水浒故事人物着墨润色整理加工,再行创作并定型为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鸿篇巨著。

元末明初,罗贯中依据施耐庵的作品,进行整理、增删,创作了《水浒传》的第一祖本。

这个版本的《水浒传》,被视为《水浒传》的最早正式版本之一。

明人高儒《百川书志·史部·野史类》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当世尚之。”

明代中叶,《水浒传》在当时迅猛发展印刷业促进加持下,更为风靡。

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促进了全国各地书坊生产印刷,一时“《水浒》一书,坊间梓者纷纷”。

据马蹄疾《水浒书录》不完全统计,明代从嘉靖至崇祯的123年里,《水浒传》刊印竟达到31次之多。

《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晚明四知馆刊本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末清初国内战乱频繁,同时期的文学、绘画、戏曲、小说等艺术却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木刻版画的发展,为此时的瓷器纹饰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通过借鉴版画的图像,把画片移植到瓷器上。

于是,多种描绘名著人物故事的纹饰,大量出现在瓷器上,如《水浒传》人物题材图案。

清康熙 青花“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图观音瓶

两庆书屋藏

《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英雄谱》

明末雄飞馆刊本中的“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版画

到了清康熙时期,以《水浒传》为题材的瓷器装饰更加流行。

晚清寂园叟于《匋雅》中曾有评述:“康熙朝,画手佳矣。然客货所画类皆《水浒》、《西厢》之故实为多。似此荒率野趣之笔,更不易觏也。”

康熙时期的瓷器上常见绘制水浒英雄如史进、石秀、索超等的形象,人物形神兼备,须发毕现。

其用笔,受到了明代版刻本的影响。

绘工细腻,色彩鲜艳纯正,充分展现了康熙朝瓷器的豪迈格调。

三十六天罡 《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英雄谱》

明末雄飞馆刊本

清康熙 五彩《水浒传》“三十六天罡”好汉图盘

大英博物馆藏

其实,《水浒传》题材,在明清之际屡遭禁毁。

但是,不影响《水浒传》的故事,依然在民间长流不衰。

即便在文学作品遭到禁毁的时期,人们仍然通过口头传扬、抄写手抄本等方式将这些故事传承下来。

故事中的一百零八位位有血有肉洒脱豪放的好汉,被坊间文人传读,被百姓传颂。

他们的形象被无数画家艺术再造,或着墨于纸本、或绘于瓷器等材质之上。

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性格各异,豪气满怀,令人如见其人,实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 清康熙 青花“水浒传·招安”图笔筒

▲ “宋江跪听读诏书”《新刻全像水浒传》

明崇祯富沙刘兴我梓行本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

清康熙五彩水浒人物(张顺 施恩 孙二娘)图盘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孙二娘 《水浒叶子》陈洪绶绘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末清初藏本

《水浒传》以其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情节、鲜明的社会风貌等特点,深受各路读者的喜爱。

通过艺术再现,《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被永远地镌刻在了中国文化的史册中。

《水浒传》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专注自己的收藏道路,一起发掘更多精彩!

作者:收藏友道,古瓷字画艺术经纪人,专业为藏家打造顶级收藏序列

对古玩有兴趣的话继续去(华 人 收 藏 圈)探索更多精彩古玩艺术精髓!

欢迎家人们转发出去支持我们,让更多人受益!

0 阅读:28

仲冉古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