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韵、⽓势、⽓象——聊草书创作之感
昨天在黄山永和居朋友拿来一册页,让写一页,就随手用草书写了唐戴叔伦一首《题天柱山》诗,这首诗“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是说天柱山超拔群山支撑着整个天空,天柱山却不因自己功大而自矜。暗示人们功而不计,对能建大功、立大业而又谦逊不骄矜之人,才能获得人们的称颂和敬仰。而书写此诗时脑子里瞬间觉得要和诗意融合,就用草书书写,力求书作中做到质朴无华,从笔法上体现书作的⽓韵;用墨法上彰显作品的⽓势;从形式章法上,来决定书作的⽓象。这也是我的草书常说的和追求的,至此,用情,理,法,趣的笔墨来书写。我始终认为草书创作要求自然,就如写意的国画,为艺为虚,明唐志契《绘画微言》云:“写画亦不必写到、笔笔若写到便俗,一浓一淡,自有神行,神到写不到乃佳"。国画如此书法创作也是如此,特别是草书更是如此,贵于自然,忌雕琢之感。也就是说一幅好的草书作品是书者的情感、功力、阅历的自然流露。其实,书家每⼀次的用⼼书写都是唯⼀,从笔法书写结构的⼀个点画到章法布局,都是根据特定地点、时间、环境、⼼情及笔、墨、纸的具体壮况而决定的,⼀笔、⼀字、⼀⾏都是根据书写时,纸面上下或左右的结构和形态的具体情形⽽决定如何即兴书写的,而不要去有意雕琢。这样的书作对观者才有真切感!
范云峰壬寅七月初七黄山早安!